世博成未来建筑试验场 将留下珍贵“精神地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世博成未来建筑试验场 将留下珍贵“精神地标”
2010年04月12日 15:16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世博会后,世博园区对上海这个城市来讲,注定会成为一个精神地标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韩冰刘巍

  3月31日,位于上海世博会浦东园区的世博文化中心正式竣工。至此,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文化中心、世博轴等5座新建永久性建筑全部建成。

  历史上,世博会常常同传世的建筑遗产相联系,如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水晶宫、1889年巴黎世博会留下的埃菲尔铁塔等。

  2010年,世博会带着人类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登陆上海。上海世博局主题演绎部部长季路德说:今天的世博会,重点已经不在于留下什么地标建筑,而是精神层面的思考与启示——人类能够通过世博会对未来发展达成何种共识?

  上海世博会的建筑将给未来生活带来什么启示?就此,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金秋野,同济大学教授唐子来,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夏骏、徐泓,和曾参与上海世博品牌建设和招商规划工作的谷利行分别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

  印象最深的建筑

  《瞭望》:世博园区的各国各类建筑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建筑?

  金秋野:我比较期待到瑞士馆建筑中进行实际体验。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属于未来的建筑材料——内置光电媒质的植物蛋白树脂。新型的节能建筑必须摆脱依赖大量常规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传统模式,那种建筑为了获得节能的效果消耗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如何直接利用太阳能,使建筑表皮本身像生物一样可以进行生长代谢,达到感官舒适和使用功能的和谐统一,是建筑师追求的目标。最要紧的是,这座建筑通过金属网、光电芯片和树脂蛋白材料的组合,形成了非常具有建筑意味的空间体验,在功能和技术的考虑之外提供了新的美学。

  唐子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世博园区中保留、改造和利用了相当数量的工业建筑。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改造和利用工业建筑遗产的世博会。工业建筑具有大跨空间特征,较为适合改造成为展馆。改造和利用工业建筑作为展馆有效地保存了地区的历史脉络和集体记忆,将会减少建筑垃圾,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也为地区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风貌特色。

  夏骏:比如卢森堡馆,在中文中,“卢森堡”按照词义拆解开,是“森林和堡垒”,卢森堡馆的设计师们设想出了一种几乎只用独块巨石的雕刻方法,整个卢森堡展馆也被比喻成一个周围绿树环绕的开放式森林,这个设计很国际化、很开放。这种设计的出发点不是狭隘的表现所谓自我,而是从主体观众的亲和力出发,将本来音译的国名创造性赋予了全新的含义,让中国观众印象深刻。而中国的场馆更多在意“倾诉”自己,很多省份都以自己的民居建筑为造型,没有更加引人深思,再创造的力度还不够。

  “精神地标”

  《瞭望》:历史上,世博会留下了很多传世建筑,你认为,上海世博是否会留下传世的建筑?如果有,会是哪一个?

  金秋野:从建筑史上看,最了不起的划时代建筑,其主体承重结构往往极具创新意义,在技术潜力、施工方法和经济性方面全面超越从前,在美学上也对人们的常识构成挑战,如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我想,那必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显著变革的结果。近些年,建筑师们把努力的方向转移到建构学意义上的表皮探索和非线性空间形体塑造方面,用以往的经验很难衡量。

  唐子来:历史上的世博会曾经留下一些“传世”建筑,但最近几届世博会并非如此,这也表明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我认为,上海世博会留下最有价值的建筑遗产是工业建筑的再生实践。

  夏骏:现在说不好,从已有的建筑造型来看,上海世博会的某个场馆成为埃菲尔铁塔那样世界知名的建筑很难。不过世博会后,世博园区对上海这个城市来讲,注定会成为一个精神地标,因为这里曾经是全球高度关注过的一个地方。

  徐泓:把世博会与传世的建筑联系在一起,这个观念可能是陈旧的。在早期,世博会是以产品展为主要内容的,建筑作为工业革命的一种产品会被高度重视。但到了现代乃至当代,世博会更多地体现为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示的一种理念,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演绎一个主题的时候,所谓留下传世的建筑,就不一定是它所追求的目标了。说到上海世博,传世的建筑自然要从永久性建筑中产生。至于哪一个能够传世,还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谷利行:直到上世纪末,世博会在某种意义上是世界建筑博览会,但这种说法随着世博会功能的转变,已经淡出。世博建筑已经不是观赏的主要对象。所以个人认为,“世博会看建筑”这个观念需要调整。

  《瞭望》:世博会历来也是世界建筑博览会,是未来建筑的“试验场”,它会给人们带来何种启示?

  金秋野:世博会一直就是一个西方人的游戏,现在更像是一部立意非凡的美国大片,似乎传达着数不清的高尚价值,其背后无非是全民娱乐、政治宣言、商业利润、媒体狂欢的皆大欢喜。认真想想,其举办动机和运作方式都违反低碳、环保和节约的方针,但是却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价值。它的抚慰作用远远大于教化意义。

  夏骏:世博会的馆体建筑就像一场建筑“时装秀”,模特穿的衣服,不一定在现实生活中就直接拷贝,但是“时装周”上展示的一些亮点,可能就启发了现实中的其他设计师。世博会建筑本身会带来类似建筑“时装秀”的效果,传达出不同的价值观和创造性,表达人类对未来的某种愿望,其中的一些建筑亮点或观念可能给职业建筑师们带来启发。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