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里的人性:酷爱人性自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香港电影里的人性:酷爱人性自由

2010年08月20日 16:1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图片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一部好的电影大概并不需要金光闪闪的衣服、千军万马的场面与扭曲的乱伦关系,有人反问,如果一部电影你再看第二遍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欲望,它还能叫经典吗?诚然不能。表象极度商业化的香港电影,却偶尔也能给我们带来人性的温暖。

  就如《岁月神偷》结尾那个母亲说:做人,总要信的,我们的生活总是需要这么一些温暖的东西的

  《岁月神偷》的剧情简单得像生活一样让你感觉不到这是一个故事,可是它赚足了人们温暖的热泪。那一种自然不刻意营造的细腻感情,淡淡然,却撩动心灵。很多人一时感触良多,感慨这才是香港电影。同时,人们也不经意发现,原来香港电影不经意间也成了岁月中的一个故事。

  “香港电影”被偷走的岁月

  1909年,香港生产出了第一部电影《偷烧鸭》,这是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委托香港方面拍摄的,而这个也被很多人称为香港电影的开始。不过解放前,大陆的电影中心在上海,当时的国民政府曾经在一段时间内禁止方言电影,但经过香港和广东电影人的抗争后,该政策不了了之,尤其在广东地区不断上映香港电影。那时两地的来往非常频繁,没有所谓入境出境之说,省港之间的关系与上海和南京的关系是一样的。

  早期香港出现的那些电影,因为广东话的限制,对内地的影响并不大。上世纪40年代末,很多内地电影人去了香港,当时去香港的电影人分两拨:抗战时期去过一批人,战争结束后大部分回了大陆,国共内战时又有一批去了香港。

  到40年代末大量上海人来到香港,他们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从史实来看,香港的工业发展,也的确和上海人南下有关系。比如邵氏和电懋时期的导演都是在上海拍过电影的,至少做过场记或副导演。他们到来之前,香港电影还是很粗制滥造,在制作上并不精细。他们带来了严谨的制度,后来才形成了邵氏和电懋片场的成规模化和流水线化。他们带来了工业观念,而这种工业观念对于电影人才的培养很重要。过去香港的老一代电影人更急功近利,当时有一种说法叫“七日片”,一个星期就能拍一部电影。

  50年代,有不少上海电影人留在了香港。当时去香港的上海人都自诩“高等华人”,说广东话的反而是社会底层人士,这形成了一种当时很明显的心理优势。香港电影真正从50年代以后才开始繁荣,也是直到那时才明确了“香港电影”这个概念。

  香港电影曾经随着香港经济起飞的八九十年代走入空前繁荣的黄金时代,那时的香港电影甚至包括电视不但横扫东南亚,还覆盖全球的华人社区,影响之深,无弗届远。成为人才鼎盛、巨星云集的东方好莱坞,是何等繁华。

  回忆当年的盛况,港片从50年代长城、凤凰、邵氏开创粤语片的高峰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佳作不断,人才辈出,捧红了包括粤语片时代的胡枫、谢贤、吕奇等,邵氏武侠时代的李小龙、成龙到后来周润发、周星驰等大批明星。同时还有武侠时期张彻、楚原大导演和新浪潮时期的王家卫、徐克等优秀的大导演。当年最多年产300多部影片,很多的投资商纷纷掷款,以图在盛况之下也能轻松捞上一把,电影公司也是来者不拒,不管好坏,逢片就拍,什么片时兴就拍什么。演员梁家辉曾经在后来回忆起当年,同时身上有十几组戏,而行内的人大都如此,就连剧组中负责茶水的员工也同时兼职两三组戏。

  正是这样一个黄金年代带给香港电影一段辉煌的历史,成为仅次于好莱坞和宝莱坞的第三大电影工业基地。

  近10年来,香港电影在人才不断流失,找不准市场定位的情况下逐渐走下坡路。2003年CEPA协议签订,合拍片也能获得国产片待遇后,好多香港导演都北上了。香港电影本身的特征就是丰富的类型片,但是现在的问题是,香港的商业电影过分地依赖内地市场,反而不如黄金10年那么成功了,那10年里似乎有着各种各样的可能。

  去年,香港电影产量再创历史新低,仅为49部,虽然只比2008年的50部少了一部,但却也是1947年来首次跌破50大关的一个年度。在产量下降的同时,质量也随之趋弱,最有说服力的一个指标便是香港2009年的本土票房收入不足2.4亿港元,不仅低于2008年,甚至还不如1981年的2.419亿港元。在今年的香港金像奖评选中,脱颖而出的《十月围城》更是让人心生感慨:“香港电影辉煌时代已经远去,一年也就一部还能称得上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娜】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