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专访香港教育局长杨润雄:香港为何需要“爱国者”?

专访香港教育局长杨润雄:香港为何需要“爱国者”?

2021年03月21日 15:00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社香港3月21日电 题:专访香港教育局长杨润雄:香港为何需要“爱国者”?

  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近来在不同场合,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就“爱国者治港”都阐述过看法,对港有何好,他亦熟记于心,甚至亲自前往街站签名,且捧着签名板号召民众支持。

  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杨润雄未再罗列那些显而易见的好处,而是讲起一桩过去的考察经历,由头来捋捋香港管治团队为何需要“爱国者”。

  几年前,杨润雄与约40位学生赴南京考察交流。这座盛极一时的“六朝古都”,也记录了国家最深处的伤痛。“那里是签署《南京条约》的地方。”某个角度看,那里似乎是香港一段历史的开端,寥寥几笔,千里之外的海岛命运由此转折。所以当时空巧妙移接,杨润雄置身重现的历史场景里,“有很深刻的体会。”

  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则更具冲击。“以前可能是在课本、历史书里知道有这样的事,但当你看到关于这件事的历史图片,看到有一个很长的名册去记录曾在那段时间遇害的人,看到这些实实在在的事实、证据,那种震撼对于我、对于同学们都是很大的。”

  从这两个历史事件的追溯,杨润雄油然而生许多感触,“过去国家经历过很多困难,很多人伤亡,很多利益被抢夺。从那个时代到今日的兴盛,中间需要一代又一代爱国者的努力才可以做得到,需要一班真正爱护国家,对国家有感情、对民族有认同和责任的人。”这也足以回答,为何“爱国者治港”如此重要。

  爱国情怀培育与国民身份认同、中华文化传承等议题息息相关,落到教育层面,可谓包罗万象,联系着不同科目。杨润雄日前在“局中人语”撰文写道:“教育局十分重视文化传承,中小学的学习宗旨涵盖中华文化、国民身份认同等元素,让学生认识国家历史、文化、经济、科技、政治体制和法律等各方面的发展。”

  如南京之旅这般的赴内地交流,自然是最直观的方式之一,近年教育局也一直在推展此类活动。据杨润雄透露,由2013/2014至2018/2019学年,参加内地交流的学生人数由3.7万倍增至7.45万。尽管疫情令交流活动暂停或延后,教育局仍计划在疫情之后持续举办更多元化的交流活动,尤其是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关的主题和路线,让学生更能掌握当前的发展脉搏。

  编撰教材、引入课外读物供老师参考,是教育局另一工作重点。杨润雄面前的会议桌上平铺了几十本色彩缤纷的书,单本看起来很轻薄。他拿起其中一本向记者介绍,这是一整套最新版本的《我的家在中国》,涵盖6大范畴,包括山河、湖海、节日、民族、道路、城市。每个范畴都有8本书,合共48本。

  教育局免费将这套书派发给全港中小学,“这些内容无论是学生拿来阅读,还是老师在准备教材的时候,都有更多资料可以参考。”杨润雄透露,在即将到来的4月,教育局将以此为素材,举办首届小学中国历史和文化常识问答比赛,届时比赛或会透过电视转播。

  他又将手边另一个文件袋递给记者,里面装了便利贴、笔记本和圆珠笔等,都印着一个身穿汉服的可爱公仔和摘自《论语》《孟子》等传统经典的名句。这是教育局早前推出的中华名句推广活动。杨润雄相信,学习最终都要与生活产生扣连,“所以我们也在巴士站、地铁站做宣传,希望市民见到,都能够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化。这当中也有做人的道理,希望可以将我们民族共同的价值观慢慢带动出来。”(完)

【编辑:陈海峰】

港澳新闻精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