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评论:“新闻自由”沦为美式价值观“遮羞布” (2)

2013年10月29日 09:51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2009年以来,奥巴马政府已根据1917年的《反间谍法》,对6名政府雇员和包括斯诺登在内的两名承包商雇员提出刑事指控。而在美国历史上,这种指控仅有3起。

  同时,美国司法部则在暗中搜集美国记者的通讯录,以便从中获得媒体线人的名单。在此情况下,政府官员对媒体噤若寒蝉,包括非机密的内容也不愿谈及,唯恐招来调查之祸。

  “我现在给线人打电话都感到担心。”就职于华盛顿一家名为“公共廉政中心”的媒体机构、专门报道国家安全事务的资深记者杰弗里·史密斯说,“这种联系会留下数字踪迹,从而让政府更易于监控。”

  虽然在机密信息与非机密信息之间,有着很大的灰色空间,但“内鬼监控项目”让美国政府官员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纽约时报》记者斯科特·肖恩指出,如果美国民主的要义在于媒体对政府行为的监督,那么民主的天平“正越来越倒向政府这一边”。

  在对待新闻自由方面,美国媒体认为奥巴马政府比前任小布什政府做得“更糟糕”。《纽约时报》驻华盛顿首席记者戴维·桑格尔指出:“在我报道过的历届政府中,奥巴马政府是最封闭和最具控制欲的政府。”

  美式“新闻自由”面临窘境

  “采访官员太难了。”美国很多媒体人员都发出如此感慨,本报记者对此也深有感触。

  在某智库举行的一次活动中,本报记者与美国国务院的一位官员闲聊了几句,并互换了名片。仅仅几个小时之后,记者就接到了国务院打来的电话,被告知如有采访要求,应接洽专门的联络官员,而不得与上述官员直接联系。

  记者随后了解到,当天同那位官员换过名片的几名记者,都接到了这样的“告诫”电话。

  当然,经过百般努力也有记者成功采访过政府官员,但在受访官员之外,还必须有另一名官员在场“陪同”。采访结束后,这位记者对同行说:“这种感觉太糟糕了。”

  “奥巴马总统口口声声表示,政府的不当行为应该予以披露。”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谢恩对撰写报告的唐尼说,“但奥巴马政府营造的媒体氛围,分明是将政府的行为捂得严严实实。”

  保护记者委员会的报告指出,美国政府官员面对媒体“变得冷淡”,这不仅表现在国家安全事务方面,对平常的话题也是如此。

  美联社的高级编辑迈克尔·奥雷斯克斯称,奥巴马政府对媒体介入“极力控制、非常抵触”,其心态就是“要记者远离政府”。

  奥巴马政府不仅加强内部控制,还对新闻自由实施打压。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政府暗中获取主流媒体记者通讯录的事件被曝光,舆论一时哗然。而在对一起泄密案的处理中,《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甚至受到威胁,被警告要么指控向他披露信息的政府官员,要么面临牢狱之灾。

  美国“新闻自由”面临的窘境,引起媒体人员和国际组织的不安。10月22日,美洲报业协会对奥巴马政府秘密搜集美联社记者通讯录的做法提出批评,并敦促美国国会通过更有力的新闻保障法律,使记者不在胁迫之下透露信息来源。 (记者 邹强)

【编辑:李迎雪】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