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我属于“狐狸型”政治家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4月03日 16:03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国父”的家规

  “他们以为自己了解我,但其实只知道公众面前的我。”——李光耀

  李光耀病危期间,一个冒充新加坡总理公署网站文告的截图在网上流传,称建国总理李光耀已经逝世,导致国内外一批媒体集体陷入争相误报的乌龙事件。而这起尴尬事件的背后,折射的是李光耀对于媒体一如既往超乎寻常的牵动力。

  人们似乎习惯了一种情形,这个来自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的蕞尔小岛的领导人,其一言一行总能搅动世界舆论的风云。

  从3月17日开始,新加坡总理公署每天都发布关于李光耀病情的公告。6天之后,在新加坡乃至全世界人的关注、祈福和评说声中,李光耀历经91载的传奇一生走到了谢幕时刻。他没有等到5个月后新加坡国庆50周年的大日子。

  不得已的独立宣言

  3月23日早上8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先后以马来语、华语和英语向全国人民发表声明,悼念新加坡的开国总理。在用华语发表声明时,作为李光耀长子的李显龙难掩伤悲,一度哽咽。63岁的李显龙,在悼念声明中数次尊称“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父亲”这个称谓,李显龙只在家中叫。

  即便在这样悲恸的时刻,李显龙谨守着新加坡公私分明的规矩。而严守规矩、“家长式领导”,正是李光耀开创并直接领导逾30年的新加坡最具特色也最富争议的两个标签。

  李光耀的家族祖籍在广东梅州市,自其曾祖父开始定居新加坡。1923年9月16日,李光耀出生,是家中长子。当时的新加坡处于英国殖民时期,祖父是颇有声望的商人,筹谋长远,他希望从小就聪慧过人的长孙更多地接触西洋文化,因此,小小年纪的李光耀只在华文学校里学习了很短的时间,就被转到了英文学校。

  1935年,李光耀12岁,原本在一所普通英文学校就读,因为成绩名列前茅,被保送进当时顶尖的英文学校莱佛士学院。他的一张成绩单里,老师写下评语:“他缜密,睿智,有控力,今后一定可以走得很高。”

  老师的眼光很准,这个对于孩童来说有些过誉的评价,现在拿来描述李光耀一生的轨迹,仍觉贴切。只是李光耀的人生高度,应该超出了老师曾经的预想。而他后来一步步走高的过程,在一些经历过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的老人眼里,早期是“时势造英雄”,后来是“英雄造时势”。

  在年过七旬的退休机械工程师凌庆荣的记忆里, 1965年8月9日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但收音机里,正在播放的音乐突然中断,传出一个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迫于形势,新加坡即日起脱离马来西亚联邦,从此自立自理。

  广播员宣读的90个字宣言正来自李光耀,其身份已经是新加坡首任总理。

  对于是年41岁的李光耀而言,这是一次不得已的独立。李光耀后来在其自传《风雨独立路——李光耀回忆录》中称,他一生中只哭过两次,一次是在他母亲去世时;另外一次就是这次发表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的宣言时。这一年,新加坡被马来西亚抛弃,被迫独立那天的记者会上,他说着说着,开始拿面巾纸擦眼泪。记者会不得不中断了二十分钟。重新开始后,他摇摇头,咬着牙说,“我不是来玩游戏的,我背负的是几百万人的生命和生计,新加坡一定会,生存下去。”他一字一顿,像一只受伤的老虎,舔着伤口。

  自那之后,他就觉得自己处在一场永无休止的斗争之中,必须克服这个国家面临的多个问题:自然资源的匮乏;含有敌意的国际环境;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形成的不稳定的种族组合。

  40多年后,已经退休的李光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起当年新加坡被逐出马来西亚一事时,依然哽咽。

  在宣布完独立消息后,李光耀所领导的新加坡,是一个陆地面积不到700平方公里的岛国,相当于上海的九分之一,且自然资源缺乏,绝大多数食品,例如谷物、肉类、蔬菜、水果等等,都需要从邻国进口,就连饮用水也主要依赖马来西亚供应。

  “要了解新加坡,弄懂它为什么成为现在这样,你就必须以一个事实为出发点:按理它不应该存在,而且无法存在。”2007年,已卸任总理职务的李光耀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说。他坦言,新加坡原本没有成为国家的要素,缺乏了一些基本因素:一个同质的群体,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命运。

  “一些国家原本就独立,一些国家争取到独立,新加坡的独立却是强加在它头上的。”李光耀在自传中称。随着新马分家,新加坡变成了一个没有躯体的心脏,又如何才能使一批来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尼和亚洲其他地区、使用多种语言不同民族的移民形成一个国家呢?

  1954年11月21日,李光耀与新加坡左派学生及工会领袖成立了人民行动党,他自己出任秘书长。当天,李光耀宣读了党纲,第一条就是结束殖民统治,建立一个包括新马两地的独立国家。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仅相隔一条1400米宽的柔佛海峡。历史上,新加坡曾是马来西亚大家庭的一员。公元18世纪至19世纪初,新加坡即为马来亚柔佛王国的一部分。二次大战期间,新加坡被日军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对新加坡的殖民统治。1959年6月新加坡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自治邦。此前一月,人民行动党在立法议会大选中大获全胜,成为多数党。在新加坡内部自治后,年仅35岁的李光耀受新加坡总督威廉古德邀请担任新加坡总理。当时的李光耀一直希望与马来亚(马来西亚独立前的称呼)合并,他认为,只有人口比较多,幅员比较大,才有可能建国。

  1961年5月27日,当时的马来亚总理拉赫曼经反复权衡,提出成立“马来西亚”的计划,拟将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和马来亚合并成一个新国家,即马来西亚。在该计划获得各方同意后,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正式并入马来西亚。

  李光耀原本以为新加坡在加入马来西亚后能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但他始料未及的是,当时印度尼西亚不满意身旁突然出现一个强大的邻居。在马来西亚成立后,印尼便断绝了和马来西亚的外交关系,禁止马来西亚的商人到印尼做生意,很多新加坡商人因此破产。而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政党关系及紧张的种族关系亦为接下来的分离埋下伏笔。1964年,新加坡发生两次种族骚乱,数百人伤亡。李光耀指责马来西亚联邦政府试图推行“种族沙文主义”,使马来人在联邦内享有特殊的高等待遇,并在幕后煽动在新加坡的马来人反对新加坡自治邦政府。

  1965年,以李光耀为代表的人民行动党同马来西亚的所有反对党联合成立了“马来西亚团结总机构”,并发起“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运动”,反对联邦政府的种族歧视政策。人民行动党在马来半岛越来越活跃,联邦政府担心人民行动党会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政党,从而主宰整个马来西亚,把马来半岛变成华人的天下,于是他们决定将新加坡逐出马来西亚。

  因为新加坡有优良的港口,如果分离出去,对马来西亚也是一种损失。起初,这只是一种具有威胁性质的驱逐,联邦政府的本意是想教训一下李光耀及其追随者,让他们乖乖屈服。

  李光耀虽然不想分家,但一向行事风格强硬的他没有选择屈服,做出了也许是他一生当中最迫不得已、“在当时看来很不务实的选择”。

  就是这个让李光耀一生耿耿于怀的选择,让新加坡和李光耀本人都成为奇迹。新加坡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从“第三世界”国家跻身“第一世界”行列,而李光耀也成为近半个世纪里世界政坛最闪耀的政治明星之一。

  1960年,新加坡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为428美元,是不折不扣的穷国。到李光耀卸任总理职务的1991年,其人均GDP为14504美元,31年里翻了近34倍,年均增长率为12%。而新加坡的人口还从1957年的144.6万增至1991年的313.5万,翻了一番还多。

  2013年,新加坡的人均GDP为55183美元,而美国该年的这项统计数据为53152美元。

【编辑:张尼】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