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我属于“狐狸型”政治家(3)

2015年04月03日 16:03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

  外交上的“中转站”

  李光耀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出自时任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之手。这句话出自王羲之的《兰亭序》,意思是抬头看天地的广阔,俯身体会万物种类之全。

  2000年至2004年,张九桓出任中国驻新加坡大使。他赴新加坡履新后不久,前往拜会已是新加坡内阁资政的李光耀时,在其办公室见到了这幅字。

  1990年,李光耀辞去他已经担任了31年的总理职务,后留任内阁资政,直至2011年5月。

  “李光耀对于中国是友好的。对于他个人,我也很尊敬,很钦佩。”张九桓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张九桓在多个场合和李光耀有直接的接触和交流,除了他和李光耀两人之间的会谈外,中国多位领导人和李光耀会面时,他也时常在场。

  李光耀早年的华文基础并不是很好,但后来他通过自学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通常情况下,李光耀见中国领导人和客人时,会先用中文寒暄几句,然后为了表达准确,再说英文。但有两次,他在会见中全程用中文,“一次是会见当时还是苏州市委书记的陈德铭(现全国政协常委、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另外一次就是和郑必坚的会见。”张九桓回忆说。

  在张九桓看来,中新关系的发展和李光耀的务实是分不开的,“只要条件允许,先把能做的事情做起来”。在李光耀任上,中国和新加坡的关系取得了全面发展。而李光耀在中新两国没有建交时,就以总理的身份访问了中国,在世界外交史上恐都是罕见的。

  顾及到邻国的看法,新加坡直至1990年才与中国建交,成为最后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但李光耀在1976年5月就首次访问中国,两年后,他在新加坡热情接待了来访的邓小平。

  也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李光耀几乎每一两年也前往中国台湾一次。正是他在海峡两岸之间的穿梭,促成 “汪辜会谈”。1993年,首次“汪辜会谈”地点正是新加坡。

  在1976年首次访华后,他此后对中国的访问超过30次。在很多外交场合,他称赞中国的和平发展,在亚洲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但人们也时常听到,李光耀主张美国在亚洲维持军事力量,并认为这是区域稳定的基石。

  “李光耀是新加坡的领导人,他自然是完全出于新加坡的利益来考虑问题。”张九桓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处理对外关系上,李光耀的核心理念与他在新加坡的治理上如出一辙,也是以务实为核心。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说,在李光耀的领导下,新加坡扮演的中转站角色,不仅是在经济层面,也表现在外交领域。“对他而言,没有人亏欠我们,要生存与发展,我们就必须对其他国家有价值。另一方面,小国要避免沦为附庸国,就不能依靠大国的恩赐,而是确保大国之间的势力均衡”。

  “我们没有意识形态。”在2007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光耀非常明确地指出,这实际上已经成了新加坡的意识形态。“它有效吗?如果它有效,那我们试试。如果效果不错,那我们就继续。如果没效果,那就扔掉它,试下别的东西。”

  “李光耀的治国理念,并没有遵循任何教条,而是通过实践而来。”在李光耀逝世后,新加坡《联合早报》的社论如此评价。

  (本刊记者/徐方清 周瑶 文/江奇)

【编辑:张尼】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