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通讯:新闻博物馆告别华盛顿

通讯:新闻博物馆告别华盛顿

2020年01月01日 08:2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社华盛顿12月31日电 题:新闻博物馆告别华盛顿

  中新社记者 陈孟统

  2019年12月31日,是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新闻博物馆向公众开放的最后一天。

当地时间2019年12月31日,是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新闻博物馆向公众开放的最后一天。图为新闻博物馆媒体变迁专题展区。<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陈孟统 摄
当地时间2019年12月31日,是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新闻博物馆向公众开放的最后一天。图为新闻博物馆媒体变迁专题展区。中新社记者 陈孟统 摄

  馆员迈克在博物馆6层的“今日头版”展区,逐一换上世界各地和全美50州代表性报纸2019年最后一天的头版报样,这项工作他已坚持了12年。换完最后一张,迈克转身与同事帕蒂·茹尔紧紧拥抱。

  因财务状况不佳,新闻博物馆主办机构2019年初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达成协议,以3.725亿美元出售这座位于宾夕法尼亚大道555号的博物馆大楼。未来,这座建筑将被改造成一个研究生学院。

  每天更新的“今日头版”是新闻博物馆的特色展区之一。迈克对于“最后一天”不愿多谈,他赶着把换下的旧报样送到问询台。不少参观者已在那里等待,他们希望得到来自家乡的报纸头版,留作纪念。

  2018年落成开放的新闻博物馆,是华盛顿国家广场区域为数不多的售票博物馆。站在博物馆6层,向东可远眺国会山,向南能俯瞰国家美术馆等建筑群。据报道,尽管在过去10年接待了1000万游客,但该博物馆仍未能实现盈利。

图为新闻博物馆“9·11”专题展区。<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陈孟统 摄
图为新闻博物馆“9·11”专题展区。中新社记者 陈孟统 摄

  “对于华盛顿特区和美国而言,宾夕法尼亚大道都是一处充满历史意义的街区,我们不得不离开,让人感伤。”帕蒂·茹尔是该馆内容和展览开发副主管,她对中新社记者如是说。

  在总共7层的展览空间里,新闻博物馆用15个展区和15个剧场,向观众呈现了美国乃至世界新闻史。第一份刊发《独立宣言》的报纸,前总统尼克松宣布辞职的《华盛顿邮报》头版,以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为封面的《时代》周刊,参观者可以沿着从1492年开启的时间线,纵览500多年的新闻发展史。

  帕蒂·茹尔说,报纸以及新闻的传播曾在美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观众通过展览了解新闻其实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博物馆虽然关闭,但它的影响仍将继续。”

  除了与新闻有关的实物和展品,新闻博物馆还就一些重大新闻事件开辟专题展区。人们可以在此看到“9·11”恐袭后世贸中心顶部的广播塔遗存,以及德国境外尺寸最大的柏林墙原始墙体等。

  朱迪·弗妮什在新闻博物馆当了8年志愿者,她同时也是一名教授新闻课的老师。她说,新闻媒体肩负着“守望”社会的功能,新闻博物馆向公众传达了这一点,同时帮助人们学会分辨新闻报道中的客观与偏见。

  华盛顿并不是新闻博物馆的第一处馆址。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该馆曾在弗吉尼亚布展多年。由于尚未找到新馆址,该馆的所有展品在新一年将被运往马里兰州的一处地点暂存。

  “博物馆的大楼虽然关闭,但它的使命并未结束”,新闻博物馆主办机构负责人杰恩·伯勒辛斯基说,他们正在寻找新的馆址,并计划以更符合现代新闻业形态的方式讲述“新闻故事”,与参观者互动。

  过去几周,不少参观者特意前来与新闻博物馆道别并留言。一位美国媒体人说,新闻博物馆遭遇了纸媒衰落的困境,他祝愿该馆能以全新方式重新回归。美国民众卡伦则希望,新闻博物馆的网络展览能继续,特别是“今日头版”能以电子化的形式继续展出。

  新闻博物馆当天并未举办专门的活动或仪式告别华盛顿,而是一切照旧。

  伯勒辛斯基说,不妨把新闻博物馆比作一场上演了近12年的新闻脱口秀,“既然是秀,就有落幕的时候”。(完)

【编辑:田博川】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