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国际述评:审视第一个百日得与失 展望下一个百日风险与期待

国际述评:审视第一个百日得与失 展望下一个百日风险与期待

2020年05月08日 21:5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抗击新冠肺炎)国际述评:审视第一个百日得与失  展望下一个百日风险与期待

  中新社北京5月8日电 题:审视第一个百日得与失 展望下一个百日风险与期待

  中新社记者 刁海洋

  5月8日,距世界卫生组织1月30日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有百日。

  在全球战疫的第一个百日,新冠病毒已夺走超过27万个鲜活的生命,全球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被按下“暂停键”。与此同时,这场浩劫也激发起人类守望相助、携手前行的本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复盘:病毒并非不可战胜,但人类不会不战而胜

  复盘过去百日,疫情的蔓延经历了从缓慢加速到指数级增长的过程。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4月2日,在世卫组织宣布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0多天后,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达到100万;但仅12天后,这一数字便增长到200万;又过了12天,这一数字突破300万;截至5月8日,这一数字已攀升至386万。

  纵向来看,人类经历了一个发现、认识以及应对病毒的过程。横向来看,由于各国在疫情初期的重视程度和抗疫投入不尽相同,全球战疫呈现不同步、不协调的局面。

  作为最早迎战疫情的国家,中国举全国之力、以巨大牺牲取得疫情防控的成效;一些国家在借鉴外部经验后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的防疫政策,并成功控制住疫情;也有的国家在疫情初期“隔岸观火”,直至病毒来袭才仓促应战;还有的国家罔顾科学与事实,持续将疫情政治化,试图将本国政府抗疫不力的责任甩给别国。

  各国的抗疫实践表明,病毒虽然难防,但并非不可战胜;同时,病毒不会因为“不检测”而不传播,更不会因为被“甩锅”而“奇迹般消失”,人类不会不战而胜。

  在社会生活方面,各国政府普遍采取学校停课、航班停航、商店停业等防疫措施,以保持社交隔离为核心的居家令成为各国“标配”。为最大限度切断传染链,一些国家还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采取“封城”措施。包括东京奥运会在内的全球性体育赛事几乎全部延期或取消。

  在经济领域,疫情给全球经济、金融市场以及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带来严重冲击。主要经济体表现不佳,美股遭遇多次熔断,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至负值。多家权威机构预测,今年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何时企稳尚未可知。甚至有观点认为,如情况持续恶化,世界可能面临如“大萧条时期”一般的困境。

  审视:苦难方显人类命运与共真意

  如果问这场疫情让我们看清了什么,“人性复杂”定是一个被普遍提及的答案。苦难面前,有人利用信息差提前抛售股票,有人重披戎装为国募捐;有人彷徨恐惧以致歧视攻击少数族裔,有人以仁爱之心拥抱他人;有人言必称本国优先,有人尽己所能对外伸出援手。

  令人欣慰的是,疫情的残酷和人性的恶没有压垮这个世界。相反,人类展现出活力、善意和协作精神,希望之光从未黯淡。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彼此相连的命运共同体,这场全球战疫成为诠释这一理念的最佳注解。

  日本民众在援华物资上写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德国派军机前往意大利、法国接重症患者赴德治疗,多国民众自发地为医护人员鼓掌致敬,比尔·盖茨等知名人士频繁“云亮相”科普抗疫知识,全球演艺明星联手打造“同一个世界:团结在家”慈善音乐会....。.仁爱与希望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传递。

  在全球层面,携手抗疫已成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在3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和4月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上,团结与合作成为各国领导人反复提及的关键词。

  4月24日,世卫组织发起“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国际合作倡议,得到各方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成为全人类携手抗疫的又一里程碑。

  展望:下一个百日风险与期待并存

  虽然世卫组织日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随着一些国家陆续放松限制措施,全球战疫客观上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具体来看,中国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逐步复工复产,韩国在本土连续多日未出现新增病例的情况下进入“生活防疫阶段”;一些欧洲国家在度过疫情高峰期后开始逐步“解封”;美国一些州在疫情甫一放缓便急于重启经济。

  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很多。仅从公共卫生角度观察,一些国家在“解封”问题上显然操之过急,这也给今后的疫情防控留下隐患。正如一些医学专家所警告的那样,也许还没有等我们想清楚“生命安全与经济增长哪个更重要”的时候,第二波疫情已经在不远处等着我们了。

  鉴于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疫苗研发进展格外引人关注。目前,全球正在进行的新冠疫苗研发项目近180个,其中一些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另有一些疫苗进入动物试验阶段。据估计,疫苗最早要到明年才能问世,人们对于疫苗的期待还要再持续一段时间。

  下一个百日已在眼前,有风险也有期待。现在还不是松口气的时候,各国应该继续扎紧防疫的篱笆,尽力遏制疫情蔓延、救治病患,尽快研制出疫苗,尽早给这场百年一遇的全球大流行病画上句号。(完)

【编辑:甘甜】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