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专家称青岛植树事件官方回应不及时 应对方式呆板(2)

2012年04月19日 16:07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舆情点评

  由“树”引发的舆论危机中青岛市所面临的不是第一例,早在2011年3月江苏南京市就面临地铁施工带来的“砍树”危机。从传播学分析来看,“植树”所带来的舆论阻力必定会小于“砍树”所带来的舆论压力。但是恰恰相反,在两例地方政府的危机应对中都有相应的得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新媒体发展的舆论背景之下对其共性与特性进行分析与总结。

  共性:微博主导下的“舆情上升通道”

  在南京“梧桐树”事件中,由于市民自发保护梧桐树而引发了知名主持人“孟非”和“黄健翔”的关注,在他们的推动下该事件迅速得到了多数网民的关注,随后“微博圈子”等的成立使得“梧桐树保护”成为了热门话题,促使南京市政府数度表态重视梧桐树的保护,从少砍到不砍到保护,微博客起了重要的信息媒介作用。

  同样,在此次青岛植树舆情中,面对网民“潘uu”实事求是的调研,很多网民也从围观加入到了声讨的阵营,后期随着意见领袖的加入使得该话题成为微博热点话题之一,话题的公共属性得到加强。

  从上面的共性我们可以看到在新媒体发展的今天,微博成为了新闻爆料、事实挖掘的重要发源地,也成为了舆情上升的快速通道。面对微博客带来的舆情压力地方政府应该予以充分重视。值得肯定的是此次青岛植树事件中地方政府充分利用了“青岛发布”的微博平台,用新媒体方式回应网民关切也是可喜的进步。

  特性:危机应对中“次生灾害频发”

  在此次植树事件中,青岛面临的舆论压力从初始的缓慢升温到后期的微博热炒经历了简短的4天时间,随着4月18号的“青岛发布”的回应,网民的质疑得到初步的解答。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青岛官方的回应多数网民依旧在微博指出“回应生硬”“未解决实际问题”。从舆情走势来看舆情烈度未有明显降低。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认为此种舆情“次生灾害”正是由三方面原因造成:

  1,回应不够及时

  “黄金四小时”原则指出地方政府面对舆论危机时最好在四个小时内进行回应,把握话语权,实现正确舆论引导。但在此次事件中青岛市地方政府回应较为迟缓。

  2,应对方式呆板

  政务微博“青岛发布”在此次事件中作为新媒体发布平台具有贴近网民的先天优势,但是在危机应对中无论从措辞还是更新方式,都缺乏与网民的直接互动,长文发布政府回应的同时也无形疏远了和网民的距离。

  3,回应态度多变

  面对舆论危机政府应该保持谦卑的应对态度和和蔼的应对表情。但在青岛植树危机中从一开始高调宣布“40亿植树”,到事中“推诿扯皮”,再到最后“正式回应”网民缺乏一个抚慰的态度和一个善意的微笑,挤压了网民给以宽容的空间。

  舆情应对建议: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认为此次青岛树草之争,市民表现出可敬的公德心和理性参政的高素质值得赞叹。在网民“潘uu”实事求是的调查和“作业本”求追猛打的追问中青岛市地方政府的回旋空间越来越小,及时、客观的回应成为了基本的危机应对动作。

  随着后期“青岛发布”的系列回应,该事件造成的舆情“次生灾害”再一次成为网络热炒的话题,直至今日关于青岛植树的“五大质疑”依旧是网络热点。这也充分说明了园林局回应还不够,对待网络民意的态度依旧不够坚决。

  同时,借鉴在南京梧桐树事件中南京市副市长陆冰在梧桐树下的现场演讲,更多的网民则建议市长或者是李群书记站出来,直接与市民网友对话,以此实现公共舆论的转机。青岛市也应该借此次机会完善制度,建立问政于民的机制,让市民参与到市政重大公共事务决策中来。(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 庞胡瑞)

【编辑:张尚初】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