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渔船掠夺式捕捞致近海渔业资源衰退 大鱼种绝迹(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6月18日 10:37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绝户网”下无大鱼

  大连龙王塘渔港属国家一级渔港,随着附近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发展壮大,龙王塘开始转型,周边村庄被开发为高层楼盘,均价9000元左右。

  5月31日,伏季休渔开始前一天,吉林人王秀英和丈夫驾着小木船到附近海里转了一圈,凌晨3点出海,下午5点回港。这一趟下来,光油钱就要花800元左右,不过一天下来并无所获。

  按照王秀英的说法,现在10海里以内已经很难捕到大鱼了,“出海一天,弄上二三十斤鱼就不错了。比起打鱼,本地人还不如靠租房子挣钱。”

  停靠在港区的数百条渔船,都标着‘辽大’的字样,其实多数都是像王秀英这样的外地人在打鱼。

  2010年,王秀英和丈夫买了一条180马力的木质渔船和一条小木船,在龙王塘暂住下来。两口子今年30岁,两年下来,买房计划一直搁置着。

  6月1日,在龙王塘渔港,休渔期开始前最后一批海货上岸。

  成堆的海货里,鼓眼、偏口占了多数,但这些鱼都很小。旁边堆着的大头腥鱼最大的也不过20厘米长。龙王塘的居民李洪军说:“这些大头腥基本上二三两重,都还没长成,长成后应该是五六斤以上的鱼。”

  李洪军今年53岁,家里曾经也有一条300马力的渔船,十年前他把船卖了买房。看着今年休渔前最后一批海货,老李脸上挤出一丝苦笑。他说:“20多年前,海里的鱼没有这么小的,一网下去,捞上来的鱼最轻也得十多斤。”

  在老李的印象里,当时出海两三海里,他和船上的伙计忙活一上午就能捞满舱。“现在近海都没鱼了,渔民都用一种叫“绝户网”的渔网,网眼小得只能穿过一根手指头,把鱼都捞没了。”

  在港口码头,记者见到了李洪军口中的这种“绝户网”。这种渔网有上下两层,一层网眼比较大,主要是保护渔网,另一层网网眼直径只有1厘米左右。

  2004年7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海洋捕捞网具网目尺寸限制规定。以拖网为例,渔网最小网距为5.4厘米,而且,禁止使用双层网囊网衣。

  然而,为了能多捞点鱼,很多渔民偷着使用这种“绝户网”。“绝户网”所到之处,将成鱼、幼鱼一网打尽,捞上来的大部分幼鱼,只能充作饲料。

  大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刘彤主任告诉记者,每年伏季休渔期间都会往黄海增殖放流,成千上万斤鱼苗基本上三个月就长大了。但是,“只要一开海,渔船就把海面铺满了,用不了两个星期,海里又被捞空了。”

  根据山东省海洋渔业厅2011年伏季休渔结束后半个月的生产情况分析,对虾开捕后,山东全省共投入对虾渔船4000多艘,比上年多投入500余艘,但产量同比减少29%;投入海蜇生产渔船2657艘,产量1.7万吨,同比减产21%。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1年一项统计显示,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海洋捕捞机动渔船增至20万艘,掠夺式捕捞导致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大黄鱼绝迹,带鱼、小黄鱼等渔获量主要以幼鱼和一龄鱼为主,经济价值大幅降低。

【编辑:肖媛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