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多地频发路面坍塌 城市地下开发被质疑速度过快(3)

2012年07月06日 01:04 来源:央视《新闻1+1》 参与互动(0)

  解说:

  城市地下开发是趋势,但是我们担心的是速度。

  束昱:

  上海的地下空间发展大概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之前的人民防空工程的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从1990年到2002年,上海的地铁从探索和快速发展的阶段,关键是带动了地铁的沿线地下空间开发;

  第三阶段,世博的筹办阶段,2003年到2010年,这个时期上海的建设是地下空间的超常规快速发展时期;

  第四阶段,世博会以后,进入“十二五”开始,上海的几个新城都编制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在功能上面突出交通、突出市政。

  解说:

  地铁、车库、地下道路、公共服务设施、防灾工程,还有变电站、地下水库、地下垃圾处理设施,地下污水处理设施,速度迅猛地开放,给地面带来的是管理难题。

  束昱:

  由于求速度,那么就要大开挖,肯定会影响城市的交通环境和城市的居住生活,甚至在建设过程当中还会发生一些工程事故。这是负面影响。上海在这个过程中引发了争论,上海要不要这样快速的发展。

  解说:

  目前上海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以应对地下空间开发导致的种种管理难题。

  束昱:

  200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就颁布了《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用地审批和房地产登记试行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和设施的物权要进行登记,这个就是国内最早的一部关于地下空间权属管理的一个地方性的归纳。2006年,它还创建了一个地下空间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组成一个共同议事的一个平台,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负责日常的事务,承担着各自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管理相关的职能。

  解说:

  或许对于全国所有正在大力开发地下的城市来说,各种各样坍塌事故的出现是提醒,上海的做法是借鉴。

  主持人:

  地陷事故似乎比以往更加频繁的发生,这样一来,人们自然关心,地下城市空间的扩张是不是有点过于快速?另外,它安全吗?谁能保证我们安全?

  继续连线束昱教授,您觉得目前我们国家大城市地下城市的开发,速度是超常还是正常?

  束昱:

  应该速度是超常的,因为我们的建设在超常规的发展,因为我们要赶超、要补课,特别是地铁的建设加速了城市沿线,特别是车站地区高强度开发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城市的住宅建筑的建设加速了地下车库的建设,所以这个速度应该快。

  主持人:

  束教授,您觉得这种像补课一样的超常建设速度,在质量上能不能保障?另外刚才通过短片介绍,近期发生一系列的地面塌陷事故,跟这种超常的发展有没有关系?

  束昱:

  应该说有一定的关系,尽管我们在大城市,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对重要的地下空间开发,从风险管理预控、现场检测、远程监控,来控制建设过程当中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控,但是在一些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这种现场的监控、风险的管控,这方面的力度还不强。

  主持人:

  刚才您也介绍了,现在是超常的速度,而且跟地陷事故有一定的关系,接下来人们自然关心,这种地下城市空间的扩张,到底安全系数有多大?

  束昱:

  从目前我们国家的现有技术来说,在浅层地下空间的开发,我们把它理解15米以下还是处于浅层,中国目前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大部分是在15米左右,这方面的技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现场管理。因为现场管理涉及到安全,风险的管控,如果没有风险很好的管控,这个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主持人:

  另外,人们特别关心,发展的速度快,地底下15米浅层空间,要有一个顿一顿、歇一歇、停一停的过程,这么快是否破坏了这个停的过程?

  束昱:

  因为我们现在的速度相比于国外的高速发展时期也差不多,日本60年代建设速度也很快,比如说日本的地下空间开发,道路下面已经开发到50米左右的地下空间,目前上海最深是开发到30米,建筑下面大概是三层左右,还不到20米,这样的一个深度范围还是问题不大的。

  主持人:

  好的,谢谢束教授给我们介绍这么多的知识。

  我们说地上的城市是城市的面子,地下的城市是里子,居家过日子,老百姓都知道,里子有的时候比面子还要重要。我们也相信城管理者这个道理比普通百姓要理解得更深刻。

  好,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编辑:邓永胜】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