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十年发展启示录: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公平正义(6)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1月05日 10:48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启示五

  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解决增长与发展的关系,使中国的现代化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是中国的第一要务,是中国最大的政治。而科学发展是实现发展的要义所在。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分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正确处理增长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其实质就是要处理好“快”与“好”的关系。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来讲,‘快’与‘好’始终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何树平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这是因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纵览世界,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两个百年”的战略目标,要求有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只求“快”肯定是不行了,还必须要“好”,要“又快又好”。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中,涉及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质量等目标实现的难度较大,这些都不是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可以解决的。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扎实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正式地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并全面阐明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和要求。2010年10月,党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又好又快”指明了方向。

  从“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不是一个顺序的简单变化,而是抓住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郑新立说,“这个重要调整,强调的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反映了党中央对发展规律的把握和推动科学发展认识的深化,扩大了发展的内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执政党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问题上最响亮的回答。

  “转变发展方式,解决增长与发展的关系,使中国的现代化走上创新驱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孙业礼说,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初,中央高层就曾论述了增长与发展的关系,后来进一步提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从重速度到重质量重效益,从经济增长的单兵突进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改善人民生活,迫切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迫切需要加紧建设创新型国家。

  正因如此,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出发,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张宁解读说。

  随后,国家科技发展蓝图——《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出台;相关激励措施跟进,调动企业的创新动力;各类国家科技计划强力推进,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维护企业的创新权益;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在一系列措施的促动下,2011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7.2万件,是2001年的近11倍;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从2001年的1000余件增长到2011年的5.8万多件。我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也由2001年的1731件上升到2011年的1.64万件,世界排名从第十位上升至第四位。

  今年7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提出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旨在形成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的“双核驱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大量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特别是发端于上世纪中叶的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改变了人类现代化进程。科技实力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真正赢得发展、造福人类,必须注重自主创新。”孙业礼说,每一次克服经济危机的过程,也都会是一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力有新的突破、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过程。由此,中国可以在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经验基础上,适应当代世界发展的潮流,走出一条依靠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编辑:张志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