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专家谈国家引智战略:花钱少效果好 事半功倍(3)

2013年07月15日 13:11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引智平台:为外国专家实现“中国梦”

  “中国宣布开始研制大飞机C919的消息在我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几年后我想到,为什么不去中国工作呢?”曾在波音公司任职的美国专家谢里说。

  2010年初,谢里的中国夫人帮他向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打了电话,提交简历,经过面试,谢里成为自荐到商飞公司工作的外国专家。他带领团队填补了中国民用大飞机在降噪技术上的空白,并在2012年获得中国政府为外国专家设立的最高奖项——中国政府“友谊奖”。

  越来越开放的中国为谢里这样的外国专家提供了“圆梦”的平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专家选择中国。统计显示,来华工作的境外专家从1980年的数百人,增加到2008年的48万人次,2011年这个数字刷新为52.9万人次。“十二五”期间中国引进的外国专家规模还将不断扩大,引进总量将达到197.4万人次。

  2010年,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沙德洛夫入选中国“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工作。北航不仅有很好的科研平台,还有非常优秀的科研团队,让他得以把自己的创新想法付诸实践。沙德洛夫说,“中国正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美国专家杰弗里·雷蒙早年曾任职于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后又先后担任密歇根大学法学院院长和康奈尔大学校长。2007年,雷蒙应邀来华创办了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11年,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2012年,出任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

  雷蒙说,以前我更多从西方人的视角看待中国;到了中国,我才有更深、更准确的认识和了解,感受到了中国加快转变发展的决心。我认识到,只要你足够优秀,就能在中国施展才华。

  如何为外国专家的“中国梦”打造更好的平台,也成为中国政府思考的问题。

  从2011年至今,国家外专局先后召开了十余次外国专家座谈会,听取了百余位在华工作外国专家在薪酬、签证、入出境居留、子女入学等政策上的意见。

  福州大学的意大利桥梁避震和延寿专家布鲁诺·布里斯杰拉,计划在福建组建一个世界最大的桥梁避震和延寿中心。但当地没有合适的国际学校解决孩子入学问题。这位专家的夫人只能到上海工作,带着孩子在上海上学。

  “这是外国专家在中国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很具体、很现实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后顾之忧,才能真正使这些高端外国专家在中国工作顺心、生活舒心。”张建国说。

  为吸引更多高端外国专家来华工作,中国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包括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如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其中的第五个平台“外专千人计划”,专门针对非华裔的外国专家,为他们提供来华工作的优惠政策。

  在法规建设方面,去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今年7月1日起实施。该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外国专家主管部门的法律地位,增设了“引进人才”签证类别,为高端人才在出入境和居留方面提供便利。

  2012年12月,中央有关部门还联合印发了《关于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提供签证及居留便利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等政策文件。

  科学家、人才总是向资金比较密集、政策环境比较宽松、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流动。我们在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生活环境方面与西方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处在劣势,但我们力图制造小的特区,形成小范围优势。张建国说。

  “相信今后会有更多一流外国专家愿意到中国发展。”张建国说。(文/记者梁淋淋)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