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地荒”成政府心头大患 “找地热潮”迅速兴起(4)

2013年07月25日 08:49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第四块:“节地”节出效率

  不管是推山填海造地,还是农村建设用地、城镇低效用地的开发利用,成本都越来越高,难度都越来越大。而“找地之难”正凸显“节地之迫”。“节地”提高利用效率,实质上等于找到新地。

  缺地,也缺效率

  毫无疑问,我国土地资源相当稀缺。

  从耕地来看,截至2010年底,我国耕地总数不足18.26亿亩,已接近18亿亩的红线。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发达国家的1/4,只有美国的1/6、阿根廷的1/9、加拿大的1/14。

  建设用地就更见紧缺。“今年我们一个县的建设用地指标只有500多亩,建个医院、图书馆就没了,作为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欠账多,过去没钱,现在没地,指标翻番也不够用。”浙江南部一个县的国土局长向记者抱怨。

  “地不够用”“无地可用”,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每个地方的官员都这样说。

  江苏省无锡市国土局纪委书记黄建春告诉记者,目前,无锡采取耕地占补平衡的做法,征用一亩土地,就要补充一亩耕地,但这种方式越来越困难,因为无锡开发强度大,已没有多少后备土地资源可用。

  “过去通过省内平衡,苏南占用了耕地,可以从苏北补充,由苏南地区对苏北地区进行经济补偿,如今苏北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开发建设程度较高,土地资源也有限,这一方式已很难使用。”黄建春说。

  缺地是现实。不过另外一些数据,可能会给我们认识这一问题提供别样的视角。我国内地大中城市人均综合用地超过120平方米,而东京人均综合用地仅78平方米,香港才37平方米;人均工矿建设用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大大高于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由此看来,我国既缺地,又缺用地效率。而缺了后者,前者难免雪上加霜。

  显而易见的浪费

  浪费是显而易见的。2000年至2010年,全国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张了64%,而城镇人口增长只有46%,土地城镇化远远快于人口城镇化,显示我国土地利用效率在下降。

  采访中记者发现,我国城镇粗放低效用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建筑存在重复建设、超标建设等情况,一些地方新建的宽马路、大广场、高大办公楼占用过多土地资源;二是工业用地的效率提升空间还很大,特别是早期已建项目低效利用现象十分突出;三是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量存在。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国土局副局长陈计翠说,现在一些地方仍在建设大广场、宽马路、低密度厂房。低效用地,很多时候是因为热衷于“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的长官意志在作怪。

  而更根本的原因则在于我国各地长期以来对发展工业的饥渴。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说,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激烈竞争,为吸引企业,互相比着提供更优惠的条件,结果导致工业用地地价长期偏低。

  由于这种优先保证工业用地的思路,我国工业用地占比高达50%左右,建设用地结构扭曲。而工业用地成本长期偏低,又导致利用率不高,全国工业用地容积率仅0.3~0.6,远低于发达国家1以上的平均水平。

  节地迫在眉睫

  鉴于土地浪费的严峻形势,找地固不可免,节地更迫在眉睫。在这方面,不少地方也以实际行动提供了好的思路,探索了可行的路子。

  南京市国土局土地利用科科长何文表示,节约集约用地要注意发挥土地价格的调节作用。更加合理的建设用地价格水平,可以提高产业的土地准入门槛,让低效的产业项目无法落地。

  “南京市制定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工业用地最低保护价标准,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普遍在国家规定基础上提高了50%以上,并且规定不得低于区域内土地的平均取得成本,严禁土地出让金以任何形式返还。”何文说。

  与此同时,更多地方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标准,来提高用地效率。如浙江省制定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综合指数,该指数包括经济利用强度和人口利用强度、用地弹性、经济增长耗地和土地利用管理绩效四项指标,并与官员考核挂钩。

  而在广西容县,当地则采取“工业房地产”的方式节约土地。投资者购买土地后建造高层标准厂房,再由工业企业租赁或购买,实现了地方节地、开发商赢利、承租企业省钱的“三赢”局面。

  记者在容县经济开发区内看到,开发区被划分为多个工业小区,房屋建得较为密集,与一般工业园不同的是,这里的厂房大多为3至5层楼房。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曾乾文说,目前开发区建成区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达到1.4以上,远超国内平均水平。

  “面对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节约集约用地’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表示。(记者 王政 孔祥鑫 孙彬)

【编辑:燕磊】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