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未来中国3.9亿农民将市民化 城市越大外来人越多(3)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1月04日 11:08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地”从哪里来?

  上面提到过的材料还显示,从公布规划的96个新城面积看,占地超过6000平方公里,也就是大约900万亩,相当于所在城市建成区一半以上,平均每个新城的占地面积接近10万亩。

  民政部的数据说,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285个地级市,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中有860个市辖区、368个县级市、1453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

  假设285个地级市都按上述平均10万亩的标准占地建新城,那么,占地就达2850万亩;

  假设368个县级市按平均2万亩标准扩建,那么,占地就达736万亩;

  假设1453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按平均1万亩标准扩建,占地就达1622万亩。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但专家的一项测算却真实地提示人们:中国人均国土面积,特别是扣除高山高原后的人均平原面积,不足美国和欧洲人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而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却已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人均82平方米和发展中国家人均83平方米的水平。

  城镇化进程一浪推一浪,让中国的“土地”更加窘迫:虽然18亿亩耕地红线频频告急,可大中城市的用地扩张冲动遏而难止,不少城郊区因集体土地征用、拆迁引发暴力冲突的新闻不断。

  且不说,建新城中一些冲动式“跃进”留下的“空城”“鬼城”事例,单是国情,就没给我们提供任何可以奢侈消费土地的条件。“粗放扩张、粗放利用”,不能成为难改的惯性病。

  那么,城镇化是不是非得耗费巨幅用地增量呢?

  有人说,“农民进城”是高跨度的:一步跨过镇、县城,首选特大城市,次选大中城市,然后才是小城市、县城。原由很简单,大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更好的医疗、教育资源,有体现生活品质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一切,在大部分小城镇是缺失的,由此也有了“非得大幅扩建大城市不可”一说。

  民政部的统计说,截至2012年末,全国有19881个镇。的确,除少数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城镇,有较为齐全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较为兴旺的产业基础外,相当大的一部分建制镇尚停留在集镇的水平,缺少吸纳“农民进城”的必要功能和实力。

  但是,差距,可能正是潜力。当聚焦于集镇向城镇的功能跃升,当锁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质升级发力,不盲目追求用地增量的扩张,先着眼于存量的深耕细作,不失为一种选择。“树立集约高效绿色理念,努力寻求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办法”,恰是新型城镇化题中应有之义。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