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贪官“圈子”成危害政治生态腐败雾霾 权力系动力源(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3月25日 09:18 来源:检察日报 参与互动(0)

  靠圈子 搞钱

  以“关系网”精心编织的“搞钱圈子”犹如一张保护伞,经营时间越长,他们以权谋私的胆量就越大。

  2011年11月,中储粮周口直属库原主任乔某携款3亿多元外逃,引爆了中储粮河南分公司骗取国家粮食资金、收受贿赂、贪污挪用粮食资金等系列案件。一年间,检察机关已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挖出110名“弄钱硕鼠”,揭开了中储粮系统运营监管中存在的巨大漏洞。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中储粮总公司与各省分公司是“垂直管理”的关系,各市、县的基层直属粮库的人、财、物则由省级分公司垂直管理。从2000年9月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组建,到2012年12月被纪检部门“双规”,李长轩一直担任河南分公司的总经理达12年。期间,李长轩利欲熏心,把国家粮库变成“搞钱圈子”,利用工作之便疯狂贪腐。2013年7月,李长轩因受贿1407.9万元以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一审法院数罪并罚判处无期徒刑。

  判决书中列举了李长轩收受65人贿赂的事实,其中最醒目的是,25个行贿人是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下属的各市、县直属粮库的负责人,逢年过节,他们以公款行贿,行贿总额超过300万元。一名曾6次向李行贿的某基层直属库负责人说:“从人事提拔、人员进出、调动,到业务上收购粮食的资金划拨、仓库维修改造等费用划转等,所有权力都在省公司,李长轩权力特别大。”

  上梁不正下梁歪。进入李长轩“搞钱圈子”的下属各粮库主任纷纷效仿李长轩,粮库基本上都成了粮库主任的弄钱机器。他们利用“转圈粮”,骗取国家粮食资金,手段之隐蔽,数额之大,令人震惊。

  检察机关调查发现,每年收购新粮前,粮库要进行陈粮轮换,卖出陈粮,腾出库容收储新粮。此时,粮库负责人与粮商串通,由粮商办理购买陈粮手续,实质上并非真正买。等到“托市粮”收购时,粮库伪造收购农民粮食的单据“进粮”。这样,账目报表上一出一进,粮库赚到了国家每吨166元的手续费和巨额粮食差价补贴。而实际上,在这样的虚假交易中,“托市粮”没有收购,只是粮库的陈粮成了原地未动的“转圈粮”。经查明,中储粮河南分公司51个下属粮库,至少有35个存在“转圈粮”。其中,最多的某县直属库4年“转圈粮”3.6亿斤,另有两县直属库3年各“转”了2亿多斤。合计“转圈粮”28亿斤,总价值28亿多元,直接骗取的国家粮食资金超过7亿元。

  据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业内人士估计,仅按照中储粮河南分公司2009年、2010年账面显示,当年从农民手中收购了全省80%以上的粮食,而实际收购量不到50%,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每年存储的粮食至少有1/6是“转圈粮”。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国家粮食储备的数据失实,影响中央有关部门决策的准确性,直接危害国家粮食安全。

  检察机关分析指出,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列案件有五个显著特征。一是犯罪主体集中,粮库主任和财务人员占九成;二是犯罪主要环节是在“托市粮”收储和储备粮轮换销售、建库收库、亏库涨库过程中贪污、挪用粮食资金。如有的粮库在自建粮库过程中,偷工减料,虚报库容,甚至虚报根本不存在的粮库,骗取国家建库资金;三是作案隐蔽、专业性强,粮库主任与财务人员直接操作,不通过专业化侦查手段很难查获;四是窝案串案居多,几乎是上下串通,相互“帮忙”。如某市一家企业自建一座粮库,后来高价卖给中储粮,在这个“收库”过程中,李长轩从这一企业获得贿赂400多万元;五是涉案金额巨大,5人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元,10人超过500万元。

  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制度就像一个笼子,但是拿钥匙的人不管事,再好的笼子也形同虚设。办案中我们发现,中储粮在经营运作流程上存在巨大漏洞,目前储备粮的收购、存储和销售都由中储粮一班人操作,仅靠相关业务银行监督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很难到位。”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