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学者撰文梳理南海诸岛属于中国的历史与法理依据(3)

2014年06月24日 08:28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为宣示、维护与巩固主权,中国政府

  与人民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与努力

  面对外国的非法主张与侵占,中国通过上述宣示主权、维护主权与巩固主权的斗争与努力,有效阻断了相关声索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要求,捍卫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

  20世纪30年代以前,没有国家对中国享有南海诸岛主权提出异议,更没有国家对南海诸岛提出主权要求,中国持续拥有南海诸岛主权。20世纪3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开始主张南沙群岛“主权”,有的甚至实施武力侵占。面对声索国的非法要求及侵略行径,中国政府和人民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与努力,宣示、维护与巩固了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拥有。

  交涉抗议。1931年底,法国趁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之机,向中国驻巴黎公使馆提出照会,声称安南帝国(今越南)对西沙群岛拥有“先有权”,法国应继承这一权利,遭到中国政府的严正驳斥。1933年法国发表公告,公开侵吞南沙群岛中的九个主要岛屿,当即遭到岛上中国渔民的强烈反抗。在中国政府和中国各界人士的强烈抗议下,法国不得不发表声明,声称其占领南沙九岛是为了设置浮标,保障航行,无意把这里作海军基地。针对法国于1938年侵占西沙群岛以及日本于1939年侵占西南沙群岛事件,中国政府及人民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有效捍卫了中国对西南沙群岛的主权。

  收复失地。1939年,日本侵占西南沙群岛,并将南沙群岛划归台湾高雄管辖。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于1946年收复西南沙群岛,并举行接收仪式,重竖主权碑,派兵驻守,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恢复行使对西南沙群岛的主权。

  宣示主权。针对外国对南海诸岛主权的侵犯,中国政府曾多次发表严正声明,重申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如1951年中国发表《关于美英对日和约草案及旧金山会议声明》,指出:“西沙、南沙群岛和东沙、中沙群岛一样,向为中国领土。”1956年针对菲律宾对南沙群岛主权的非法要求,中国外交部发表《关于南沙群岛主权的声明》,指出:“中国对于南沙群岛的合法主权,绝不容许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和采取任何方式加以侵犯。”之后,1959年、1974年、1980年等,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越南等国对中国南海诸岛的非法占领,重申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的一贯立场。2009年5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针对马来西亚和越南提交南海外大陆架联合申请案一事,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交照会,指出:“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并对相关海域及其海床和底土享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中国政府的这一一贯立场为国际社会所周知。”

  武力保卫。针对外国的武力侵犯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适时使用武力,反击侵略,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1974年,中国海军和民兵联合击退侵犯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武装力量。1988年,中国海军击退侵犯南沙赤瓜礁的越南海军,保卫了南沙群岛。

  国际法对国家保有领土主权的要求是,当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挑战与侵犯时,必须作出明确、及时、持续的反对,否则视为默认,领土主权可能会转移到新主张权利的国家手中。上世纪30年代以来,面对外国的非法主张与侵占,中国通过上述宣示主权、维护主权与巩固主权的斗争与努力,有效阻断了相关声索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要求,捍卫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

  综上所述,中国至迟于东汉时期发现、命名南海诸岛,至迟于三国两晋时期就对南海诸岛进行开发经营,至迟于唐代就开始对南海诸岛进行持续有效管辖,充分证明中国早已取得并持续拥有对南海诸岛的主权。直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从未受到挑战。30年代之后,中国政府对外国侵犯西南沙群岛主权的行为进行了不间断的抗议和维权活动,阻断了其他声索国对西南沙群岛主权的获取。同时,包括相关声索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对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的长期承认,既使这些国家受到国际法禁止反言原则的约束,也使相关声索国对南沙所占岛礁采取的所谓固化“主权”的行为成为国际法上非法与无效的行为。诸多事实证明,中国才是南海诸岛真正的主人。(邢广梅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