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宁波市委决定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 提升城乡治理(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8月04日 10:39 来源:宁波日报 参与互动(0)

  二、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五)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根据新型城市化要求和农业转移人口分布实际,按照尊重意愿、因地制宜、分类分步的原则,稳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按照不同等级城镇承载能力和发展需求,合理确定中心城区落户条件,有序放开县(市)城区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建制镇落户限制。以居住状况、就业状况、社保年限、素质技能和实际贡献等为基准条件,完善积分落户制度,制定具体户口迁移政策。

  (六)稳步推进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城镇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制定实行与积分评价相挂钩的公共服务供给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对达到积分标准的务工人员,其子女可享受同城居民各类教育。根据常住人口配置城镇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逐步将持有居住证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已就业农业转移人口参加社会保险,对符合规定条件、达到积分标准的务工人员,允许其随迁家属参加城乡居民社保,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完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推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鼓励通过企业宿舍、公共租赁房、租赁补贴等多种渠道改善住房条件,达到积分标准的农业转移人口可申请当地公共租赁住房。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多渠道提升职业素质和就业技能。

  (七)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城市化,促进务工人员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参加党组织、工会和社团组织的权益,鼓励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人文关怀,提高科学文化和文明素质,推动全方位融入城市文明,增强认同感、归属感和融洽感。

  (八)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科学测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建立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成本分担机制。政府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基本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公共成本,各级政府根据事权划分承担相应支出责任,建立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挂钩机制。企业依法为务工人员缴纳职工各类社会保险费用,落实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实现同工同酬。务工人员要积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按规定承担相关费用。

  三、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

  (九)以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市域空间布局。制定实施宁波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方案,推进国土分类开发,构筑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格局,形成“一核两翼、两带三湾”多节点网络化的现代都市格局。中心城和北翼等优化开发区,要优化城市和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南翼和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功能区等重点开发区,要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人口产业集聚。农产品主产区、生态经济区等限制开发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发,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和生态产业。禁止开发区要严格禁止工业化、城市化开发。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实行差别化政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国土空间科学开发保护。

  (十)增强中心城辐射带动功能。推动人才、科技、资本、信息等高端要素向中心城区集聚,强化总部经济、信息集散、高端服务、现代商贸、创意创新等功能,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提高国际化水平,增强对两翼和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着力提升宁波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和功能。三江片作为现代都市核心功能区,要以品质化、精致化、特色化为导向,推动功能和形态更新,打造成为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魅力、发展服务经济的主要承载区。北仑片和镇海片要优化居住、产业、港口和生态布局,提升港航服务功能,推进优势制造业循环化、生态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改善人居环境。

  (十一)推进战略性功能区产城融合。杭州湾新区、梅山产业集聚区、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等战略性功能区,要注重功能培育和产业发展,以功能提升支撑产业发展、以产业升级带动功能优化,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合理规划建城规模,统筹优化产业区、居住区、商贸区等布局,加强学校、医院、超市、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创新管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十二)提高副中心城综合承载力和建设品位。科学划定副中心城增长边界,注重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和功能集成,加快产业转型步伐,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推进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切实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和建设品位,增强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推进余姚、慈溪城区相向融合发展,提升都市区北翼发展水平。加快奉化融入中心城区步伐,有效承接中心城部分功能和产业转移。推进象山、宁海跨越式发展,强化县城功能培育和产业支撑。推进宁波南部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保护和利用象山港区域,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

  (十三)深化卫星城和中心镇改革发展。着眼疏解城区功能、发展特色产业、吸纳农村人口和统筹城乡发展,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良、功能设施完善的都市卫星城和中心镇。深化卫星城试点,完善试点政策,按照优化布局、体现特色、发挥功能的原则,在适当调整现有布局基础上扩大卫星城试点范围,加强与城区的统筹规划和功能配套,着力改善城镇面貌、提升经济实力,实现由镇到城的转变。强化中心镇培育,因地制宜发展成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产业集聚等专业特色镇或功能集镇,增强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带动功能。

  (十四)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五个一批”要求,调整完善镇村布局规划,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加强生态环境管护,建设美丽乡村。顺应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趋势,科学引导新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大下山移民和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到2020年小型村、空心村和自然村缩减10%以上。深化“百千工程”,加强“三村一线”创建,彰显乡村形态之美,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编辑:高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