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10位专家谈依法治国的文化基础(图)(2)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1月04日 20:40 来源:文化产业新视界 参与互动(0)

  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丁冰——中国经济制度是在5000年独特的文化和地理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不是全部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既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符合我国现实经济发展需要的决策,也是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的经济思想文化。

  今天的经济制度是在中国5000年独特的文化和地理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就传统优秀的经济思想文化而言,继管仲之后,最典型的莫过于先秦的陶朱公。他姓范名蠡字少伯,先官后商。他先是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继又任齐相,聚巨资后即退出政界赴陶经商,因商艺娴熟,财运亨通,拥有家财万贯,富甲天下,自称陶朱公。他把当时流行的天象五行之说与农业丰欠循环的现象联系起来,并用以观察自己从事的商业领域,遂发现市场价格波动亦有循环的规律,并提出如何适应规律要求的应对之策,以有利于治国平天下之目的。

  汉武帝时期,桑弘羊的经济思想便明显地表现出来了。桑弘羊提出并积极推行监铁官营政策,获利颇丰,满足了当时极其繁重的财政军费需要,减轻了税赋,大得人心。

  值得注意的是,范蠡虽然还没有严格规范的市场规律的概念和供求均衡、价格波动等现代术语,但实际已有了朴素的思想意识和准确的表达,特别是已萌生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官府)关系的对策思想。这远比两千多年后出现的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片面主张全面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而认为政府管的愈少愈好,国有企业愈私有化愈好的新自由主义观点和举措,要高明得多。

  独特的农耕文化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经济现象和独特的经济思想。如“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引导经济生活,重视发挥中央政府对经济的作用,重视尊重自然、节俭、节制、诚信等理念。因而我们可以说,四中全会的决定,既弘扬了我国几千年来优秀的经济思想文化,也是抵制新自由主义的重要思想武器。

  习近平: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4.北京语言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柏林洪堡大学访问学者郑承军——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最核心的是文化素养的现代化。这是现代化进程的目标,是现代化发展的归宿。

  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成为必修课。对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中国现代化始终走在中华优秀文化的大道上,不能也不会偏离中国文化的大道。

  从历史维度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国现代化的活水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来高度重视道德养成和人格修养,把社会理想与个人目标相结合,把宏伟设计与现实路径相结合,把教化引领与领悟自律相结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化人”的提升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不断演进与发展中,儒释道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演变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综合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成为处理人和人、人和社会关系的文化底蕴和立足点。例如,《礼记·大学》中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三纲”,就是要努力达到道德上光明正大、思想上弃旧图新、人伦上完美至善的崇高境界。这反映出优秀传统文化将个人的修养、家庭的幸福与家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并付诸实践、修养自身、超越自我,并最终与国家共命运,从而达到至善境界。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依然显现出当代价值和时代魅力,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与人的现代化进步依然在此规律中螺旋式上升,相互促进。

  习近平:这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就是要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