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洒血沃中华 捐躯筑长城——回望全面抗战的史诗历程(2)

2015年08月11日 10:2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同一场危难前,众志成城

  怒吼吧!怒吼吧!怒吼吧!

  向着全中国受难的人民,

  发出战斗的警号!

  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

  发出战斗的警号!

  ——《黄河大合唱》

  1936年7月16日,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说,中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将主要是依靠中国人民的大联合。

  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抗日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

  华北平原上一个庄户人家贴出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抗战到底”。

  最平凡的中国民众,吼出了最庄严的誓言。

  在战时成立的西南联合大学,师生们冒着战火坚持教学研究,全部8000多热血学子中,有1100多人投笔从戎,其中包括18岁的诗人缪弘。

  就在日本投降前一个月,他牺牲在湖南芷江一次攻击作战中,死前留下令后人扼腕的诗句:“自由的大地是该用血来灌溉的。你,我,谁都不曾忘记。”

  在北京,满族将领佟麟阁壮烈殉国;在华北,回族健儿马本斋率部向日军奋勇进攻;在内蒙古,蒙汉人民抗日游击队转战茫茫大青山,建立抗日游击政权;在云南,20万汉、白、傣、黎各族人民开山劈岭,修建滇缅公路“抗战生命线”……

  将士浴血沙场,民众举家赴难,侨胞全力支援,中华大地上的抗日之火风起云涌。

  当年《新闻报》上一则征募救国捐宣言,至今读来回肠荡气:“五千年至祖宗庐墓,亿万年之子孙命运,均将于此最后关头崛起荣辱……敌人一日不去,抗战一日不停,抗战一日不停,捐款一日不止。”

  1938年9月12日的《申报》报道:广西宫城县西岭乡乡民何焕三,近感国难已极,义愤填膺,特将所有田业,尽其每年收入租谷之300担,捐作抗日军粮,且决定抗战到底,捐助到底,自己另谋生活。

  前方与后方,军人与百姓,国内与海外,凡有华人处,即有抗日声。

  轰轰烈烈的捐赠飞机、车辆、药品、衣物等活动高潮迭起。仅新疆地区1943年就捐了飞机144架,拉卜楞藏区所捐财物可购飞机30架。

  “再会吧南洋,你海波绿,海云长;再会吧南洋,我们要去争取一线光明的希望。”在这首《告别南洋》的歌声中,抗日救亡运动席卷了海外华侨社会每一个角落。

  南侨机工,一个风华正茂的英雄群体。在陈嘉庚等华侨领袖号召下,4000余华侨青年回国开车、修车,冒着日军的轰炸,将抗战物资源源不断送往前线。其中近半数人牺牲、失踪,没有看到抗战胜利。

  “回国那天清晨,父亲长跪在祖母房前,他是瞒着老人家回来的。”南侨机工汤耀荣之女汤晓梅流着泪说。

  许多机工从未在祖国生活,感召他们回来的,是一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情怀。

  向来以写儿女情长著称的“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此时著成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小说《大江东去》。一句“书生顿首高声唤,国如用我何妨死”,激励了多少读书人!

  宜昌,长江中上游分界点。1938年,一场被称为“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壮举在这里上演。武汉失守后,大量人员和珍贵物资滞留于此,成为日机轰炸的靶子。爱国实业家、民生轮船公司创办者卢作孚集中全部船只,昼夜兼程地抢运。在日机狂轰滥炸下,奋战40天,终于将人员物资全部抢运到安全地带,保留了抗战的珍贵“火种”。

  只因不屈的火种珍藏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胜利的希望从未熄灭。

  “中国已经兴起了一种精神”——在同一根血脉里,浩气长存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黄河大合唱》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胜利了!

  93岁的老兵王楚英那时正在昆明,他至今仍清楚记得:“伴随着欢呼声与叫喊声,全场的帽子都飞上天了!”

  “我从来不喝酒,但那天也被人灌醉了。在昆明街头,哭喊着拥抱,敲锣打鼓狂欢。”王楚英说,“城里的老百姓原本都在睡觉,后来也都被我们吵起来跟着敲锣打鼓,放鞭炮庆祝。”

  八年的艰难与企盼,都在这一刻尽情宣泄。

  9月9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迎来了最光荣的时刻——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这里向中国政府呈交投降书。

  曾亲历南京受降仪式的赵振英回忆:“塔楼上代表胜利的巨幅‘V’字格外醒目。从礼堂门口一直到外面的大街上,每隔50米竖着一根旗杆,挂着中、美、英、法、苏五面国旗。每根旗杆下,中国士兵精神抖擞。”

  老人还记得这样一幕:冈村宁次在投降书写上自己的名字,从上衣口袋内取出印章,盖于名下。因为紧张,印章盖歪了,他面露难色,又无可奈何。

  世人惊讶,在那场极度不对称战争中,落后的农业国中国,何以能战胜穷兵黩武的发达工业国日本?

  亲历抗战的著名记者曹聚仁曾回顾:“我们在抗战初期,也曾用血肉躯体来和敌人的飞机大炮相抗拒;也曾从肉搏中争取小胜,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也曾临到失败的边沿上,坚忍支持,兀立不屈;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所受敌人摧残、破毁的程度,远过于这次世界大战中任何国家。”

  毛泽东洞幽烛微: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中国的武器固然不如日本,“但武器是可以用人的努力增强的,战争胜负决定于人而不决定于物”。

  全面抗战八年,中华儿女付出了重大牺牲,累计伤亡3500万人,占二战中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

  全面抗战八年,中华民族经受了前所未有的磨砺和锤炼,一种更加强健的民族精神呼之欲出。

  那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那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那义无反顾、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那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愈发彰显。

  靠着这样的精神,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敌;靠着这样的精神,中国人民凝聚起不竭的抗战动力,夺取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这精神,注定光耀千秋,鉴往知来。(执笔:徐寿松、李柯勇;记者:王绥翊、明星、孙晓铮、王晓磊)

【编辑:查云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