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南沙:大湾区新门户

南沙:大湾区新门户

2019年12月18日 15:38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从1993年算起27年时间里

  南沙在政策上迎来“六级跳”

  每一次跳跃

  伴随的都是战略地位的大幅提升

  南沙:大湾区新门户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闵杰

  发于2019.12.16总第928期《中国新闻周刊》

  不同的坐标系下看南沙,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南沙位于珠江入海口、广州最南端,一度是广州的远郊和边缘。上世纪80年代,香港著名企业家霍英东提出一个新的视角:南沙是珠三角的地理几何中心。这一发现独具慧眼,南沙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方圆100公里范围内汇集了大湾区全部11座城市以及五大国际机场,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性节点。

  但对很多广州人来说,南沙依然“很陌生”。知乎上,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广州南沙区发展前景怎么样?”

  有人回答:“到南沙购房,在广州市区上班非常不现实!刚开始可以接受,但时间久了你就知道辛苦。”

  但也有人说:“如果你判断南沙的前提总是围绕多少分钟到珠江新城、18号线多少个快站到天河、高速开车多少分钟到核心区,这样的南沙没有价值……比起依靠珠江新城,南沙更应该立足大湾区区位,独树一帜,绝不仅仅考虑与广州中心城区的连接,而是通过南沙连接广州与周边城市,连接港澳,连接世界。”

  连接世界的新门户

  在中国的城市发展路径中,新城和新区的开发总是伴随着争议,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到上世纪90年代开发浦东新区,再到如今的广州南沙,总会有一个疑问挥之不去:跳出中心区另起炉灶的路径,究竟能不能成功?

  对于还在不断“长身体”的广州南沙来说,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还为时太早,但向上生长的路径,已经被描绘得越来越清晰。

  从1993年算起,27年时间里,南沙在政策上迎来“六级跳”,每一次跳跃,伴随的都是战略地位的大幅提升。

  1993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南沙行政区。2012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南沙新区成为第六个国家级新区。2014年12月,国务院批复《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自贸区南沙片区60平方公里成为广东自贸区的最大片区。

  2017年5月,广东省第12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把南沙建设成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南沙被定性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过去的“交通末梢”,正在变得越来越“左右逢源”。今年4月,南沙大桥正式通车,从广州到东莞车程缩短半小时,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打通新的动脉。伶仃洋上,深中通道的建设热火朝天。这条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通道,将在中间分出一股,接入南沙。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蔡朝林表示,未来3到5年内还将有广州地铁18号线、22号线、深茂铁路、深中通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将构建起以南沙为中心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

  有一种观点获得了越来越多共识:在谋划未来发展时,南沙早已超越广州一区的视野,正站在作为大湾区重要发展平台的角度,考虑与广州、深圳、香港之间的关系。

  “南沙正成为广州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连接点。从广州的角度来看,南沙是广州城市向海的一个平台,整个城市群在由工业化走向后工业化。”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曾表示。

  对广州而言,南沙的意义,不仅在于要打造珠三角核心交通枢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南沙这个出海口,实现广州与全球的连接。“广州要真正融入‘一带一路’,出路是拥抱海洋,海路要宽,南沙就必须强。”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曾撰文指出。

  南沙正在迅速崛起,捍卫广州的出海口地位。南沙港区已是世界第五大港口,2018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达1566万标箱,同比增长11.4%,货物吞吐量达3.56亿吨,商品车吞吐量历史性突破100万辆,建成了南中国最具规模的集装箱、汽车和通用码头群。

  11月17日,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正式开港。一期、二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拥有4个邮轮泊位、2座航站楼、年通过能力不低于150万人次的国内规模最大的邮轮母港,成为广州通连港澳、走向世界的“海上门户”。

  南沙的“国际范儿”也越来越浓。11月18日至20日,一个国际化的电视直播间出现在南沙花园酒店,全球第一大商业及财经新闻网络CNBC的几位资深主持人正在从南沙,向超过4亿分布在各个国家的观众直播“第二届全球科技大会”。华为董事长、纳斯达克高级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等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物齐聚南沙。

  专程从美国赶来参会的思科副总裁兼全球创新官Guy Diedrich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全球创新行业来说,粤港澳大湾区都意味着巨大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思科把全球唯一的思科智慧城放在了广州。”

  港澳规则对接的探路者

  如何真正兑现南沙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优势?仅有交通的“硬联通”,还远远不够,制度和规则的“软联通”也不可或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南沙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粤港澳三地分属不同关税区、不同法律体系、不同货币制度,制度规则差异非常明显。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潘玉璋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制度相互衔接,特别是通过进一步深化与港澳规则对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关键。

  潘玉璋说,南沙打造了全国领先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接香港公司注册制度;依托全球溯源中心、全球优品分拨中心和全球报关服务系统等三大平台,构建对接港澳、走向全球的国际贸易制度规则体系。在法律等专业服务领域,南沙在全国率先试点聘任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率先实现当事人自主选择内地和港澳三大仲裁庭审模式,通过规则衔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化建设。

  三地融合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人才流动。今年10月,南沙出台了《广州市南沙区关于加快推进港澳专业人才资格认可实施方案》。

  “首先落地的是仲裁员资格两地互认。”南沙创新工作局制度创新处处长沈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下一步,将在卫生、教育、社工、金融和专业代理等领域,逐步放开和简化专业资格互认,方便两地专业人才流动。

  除了专业人士,南沙还为港澳青年创业提供了沃土。25岁的香港青年黄伟憧已经来南沙一年多了,创立了广州憧明贸易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对外贸易,需要不停奔波在香港、南沙以及珠三角其他城市之间。南沙这个湾区地理中心的位置,成为一个有利的支点。

  “他们还提供一系列的创业扶持办法,很用心做这件事,我们就决定留下来创业。”黄伟憧说,目前的创业办公地点也是南沙“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免费提供的,“在这里设立公司,成本不仅比香港低很多,比在广州和深圳市区也低很多。”未来,黄伟憧还有可能住进覆盖港澳人才的“共有产权住房”或“人才公寓”。

  南沙让黄伟憧这样的港澳青年,有可能以最低成本和最便利的条件,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而港澳人士最关心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在2019年取得了很大突破。南沙税务局所得税科副科长刘宇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3月,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印发《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原本只在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先行先试的“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扩展到整个大湾区珠三角九市,统一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对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刘宇锋说,在执行统一政策之外,南沙提供了很多个性化服务,“我们很早就开展税收事先裁定,就企业申请的、关于未来预期发生的特定复杂事项(如企业重大重组或交易等),应如何适用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予以明确,帮助企业降低新业态投资涉税风险。”

  聚焦香港优势服务产业,建立南沙与港澳合作的重大平台,也是南沙当前的重要抓手。蔡朝林曾表示,南沙将重点建设粤港深度合作园、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与港澳产业合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2018年,在南沙新设港澳企业1504家(累计2872家),投资额496亿美元(累计804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7倍、6倍。

  “南沙的路径是以高质量的合作来推进高质量的发展。”南沙区发改局副局长李长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南沙“筑巢引凤”,把各方面优质的资源都导入南沙。

  今年9月,位于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获批的首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从签约到正式动工仅用了10个月时间,计划投资超150亿元,将通过选派港科大资深创校教授、全球招聘、鼓励跨学科聘任等方式,遴选一流教学人才。

  “在大湾区范围内,既有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又有广阔的腹地和空间可承载优势,是很多优质项目平台选择落子南沙的理由。” 李长平表示。

  大湾区的创新试验场

  有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有多重政策红利的加持,南沙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蔡朝林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南沙GDP同比增长10.3%,居广州深圳21个区首位;新设企业36846家,增长31%;实际利用外资18.1亿美元,增长102.5%,新落户3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

  在当前最火的AI产业领域,南沙聚集了一大批“生力军”。目前南沙已落户科大讯飞、中科院智能软件研究院等4个综合性人工智能产业平台,集聚了云从科技、小马智行、零氪医疗、同盾科技等177家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企业,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新兴集聚地。

  云从科技企业发展中心高级经理程飞两年前随公司从重庆来到了南沙。云从科技也经历了最初在南沙注册、早期以重庆为重心、总部重回南沙的经历。

  程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于人工智能企业来说,当前最重要的是获得可落地的应用场景,而南沙这样愿意“先行先试”的区域,给人工智能企业带来了平台和机会,从2018年开始,每年开放至少10个场景让AI企业进入,“这对AI企业非常重要,让我们的技术有机会去大展拳脚”。

  除了鼓励新技术应用,南沙也力图在基础研究上实现突破,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和重点实验室落地建设,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

  今年5月,广州市政府跟中科院签署两份协议,双方将共建广州南沙科学城、中科院明珠科学园。9月,仅仅过了4个月的时间,工程就开始启动建设,是南沙对加速科技创新迫切需求的一个缩影。

  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谢明曾表示,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定位为广州南沙科学城的核心区,是南沙为了聚焦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前沿科学领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应用的创新高地。

  南沙区科工信局科技管理处副处长蒋归燕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南沙科学城规划99平方公里,短短几个月时间,南沙已推动4641的核心区中科院明珠科学园破土动工,未来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将争创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之一。

  蒋归燕表示,广州市目前的思路是,充分发挥南沙的区位优势,将中科院在穗资源逐步向南沙集聚,以后中科院能落地的创新资源也尽量落在南沙, “目前国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需要大量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做一些国之重器。大科学装置或重大科技平台对物理承载空间有要求,南沙具备物理承载空间大、生态环境好等地利优势,目前正加快推进冷泉生态系统、动态宽域飞行器等大科学装置落地。”

  而要让顶尖企业、顶尖科学家在走遍世界后,愿意在南沙停住脚步,并不容易。在学者看来,从筑巢引凤,到留凤筑巢,还必须大力进行制度创新,对标世界营商环境最优区域,金融创新也是应有之义。

  融资租赁是南沙金融业创新发展的一大亮点。租赁企业的合同额从2015年初的不到100亿元,增加到目前约3000亿元,南沙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飞机船舶租赁集聚地。2019年,南沙完成了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香港+保税港区”飞机跨境转租赁项目。

  “南沙正着力发展飞机船舶租赁、航运金融、科技金融等特色金融。”南沙金融工作局陈婉清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南沙融资租赁企业数量占广州市的八成,南沙的2000多家融资租赁企业中,有1400多家是港资背景。

  此外,落户南沙的金融企业有6500多家,其中,港澳资背景的金融机构有1645家,占比超过四分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和广州创新性期货交易所等两大平台,目前的筹备工作也正在推进中。

  11月底,“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在南沙正式开工,成为南沙的又一张面向国际的城市名片。项目投资规模35亿元,并将以永久会址为基础,打造全国首个金融岛,逐步引入全球金融高端要素资源,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及广州全球创新金融平台、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平台。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46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陈海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