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中新时评:大大方方告诉美国人,我们为什么这么做?

中新时评:大大方方告诉美国人,我们为什么这么做?

2020年02月15日 20:1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抗击新冠肺炎)中新时评:大大方方告诉美国人,我们为什么这么做?

  中新社北京2月15日电 题:大大方方告诉美国人,我们为什么这么做?

  中新社记者 张量

  “(湖北)两名官员被解职说明出了问题。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中国政府会不会到一定时候不得不承认(封城)付出的代价太高了?”

  在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14日播出的“早间新闻”节目中,面对节目主持人预设“中国犯错”的诸多陷阱式追问,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直面敏感,坦率回应,有理有据有底气。

资料图为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沙晗汀 摄
资料图为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中新社记者 沙晗汀 摄

  通观整个访谈节目,崔大使的回应“秘诀”概括起来无外乎三点:

  其一,客观理性。对于疫情初期出现的一些问题,崔天凯说,这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一开始人们对它知之甚少,因此需要一个加深对其了解的过程。从识别病毒到掌握其性质及传播途径,都需要时间。对任何人来说,了解这一切都需要过程。

  崔大使说的这个前提,是任何国家面对此次人类未知病毒都必须正视的客观事实,这是达成一切理解的基础。脱离这一现实,苛责问罪,既不理性也不具建设性。

  针对这次疫情中“中国政府是否失信于民?”的尖锐提问,崔天凯说:“中国有不同层级的政府……有时某一级政府可能会犯错,这是可能的,在世界各国都很正常。但不能就此说整个中国政府错了,这不符合事实。”而且“世界各国官员都有可能犯错,包括美国在内。”

  其二,坦率直接。在回答所谓“李文亮医生去世印证了中国的制度缺乏公开透明”等敏感问题时,崔天凯坦率指出,“李医生事实上是中国体制的一部分。他并非孤身一人,正如我刚才说的,成千上万甚至数百万的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都奋战在一线,李医生是他们中的一员。他是个好医生,同时也是体制内的一分子。也许有些人并不了解,他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崔大使直陈事实、不避敏感,同时也阐明立场、有所坚持地指出,“我们是信奉公开透明的,但公开透明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随心所欲发表言论。政府做出反应时必须要持负责任的态度。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发表什么样的公告,像就此次事件发布警示等,都要基于充分的证据和科学依据。”

  任何危机应对本身都有一个调整和纠错的过程,何况面对的是一个人类前所未见的新病毒。中国在此次疫情应对过程中,的确暴露出短板和问题,但也必须看到,在这次举国战疫中,体制的自我纠错能力在不断提升,特别是与民间的良性互动不断提速。不管是国家监察委调查李文亮医生事件,还是湖北、武汉大员撤换,正如崔天凯所说,“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包括人事调整等,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就是响应人民的呼声,满足人民的需要。”

  其三,将心比心。美国节目主持人提出中国“封城”的举动在美国不太可能发生,并以此来对比中美体制优劣。崔天凯以外交官的专业姿态,用实例将心比心,让人们自己得出答案。

  他说,“美国也曾遇到过自然灾害、紧急事件,比如几年前的卡特里娜飓风,你们的确没有封城,但城市却陷入混乱……我们对武汉等城市实施封城,目的是为了阻止病毒传播,为了保护更多的人……如果不能阻止病毒传播,其他国家就会被殃及,从而造成国际性危机。因此,我觉得我们所做的正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在主持人追问是否封城“代价太大”时,崔大使回答说,对中国来说,人民的福祉特别是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尽最大努力予以保护。同时,人们也需要经济发展和正常社会活动,因此我们也在努力恢复正常的经济和社会活动。

  生存权和发展权一直被中国视为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权,面对大疫来袭,正是实践人权理念的重要时刻。崔大使的回答,从根本上讲清了中国为什么这么做。

  崔大使这次“教科书式”的答问,值得点赞。近期,不少中国外交官也在通过多种形式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战疫努力。归根结底,坦率、透明是消灭偏见“病毒”的最好“疫苗”。

  当下,中国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外界仍有各种质疑声音,取得各国的信任与合作,需要有效的沟通。这不仅仅是外交官的责任,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向世界正确地说明疫情之下的真实中国。

  面对敏感问题,崔大使为何能够淡定自若,无非是奉行了四个字——“实事求是”,大大方方地把中国所做的、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告诉美国人、告诉世界,也不妨坦然直面短板失误,讲清自身逻辑,以心换心,有理有据,对中国人民负责,对全世界负责,必将赢得世界的尊重。(完)

【编辑:罗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