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法官妈妈”陈海仪:如何用法律保护“少年的你”?

“法官妈妈”陈海仪:如何用法律保护“少年的你”?

2020年05月28日 13:2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两会人物)“法官妈妈”陈海仪:如何用法律保护“少年的你”?

  中新社北京5月28日电 题:“法官妈妈”陈海仪:如何用法律保护“少年的你”?

  作者 黄钰钦

  2019年末,一部聚焦校园欺凌和未成年人犯罪的电影《少年的你》上映,引发社会对相关话题的广泛讨论。这部电影,陈海仪前前后后一共看了三遍。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对中新社记者坦言,“每看一遍都会发现更多的细节,都会有不一样的新感受。”

  陈海仪从事少年审判工作已超过20年,审理的案件超过4000件,帮助300多名失足未成年人重返学校。在这个刑事审判工作的特殊领域,情、理、法相互激荡,牵动着个人、家庭,甚至几代人的幸福和未来。

  法官的理性和母亲的慈悲,成为陈海仪审理未成年人案件时立在心里的两大标尺。这群被挽救的少年,亲切地叫她“法官妈妈”。

  “广州中院陈海仪法官用母亲般的关怀帮助失足少年走向新生。”这句话,出现在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被“意外点赞”的陈海仪激动不已,但她同时清醒地看到,“这不是表扬我一个人,而是表扬了许多帮助失足少年的法官群体”,体现出当前社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高度关注。

  如何通过法治机制更好保护“少年的你”,是陈海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后一直关注的问题。从构建青少年大数据平台,到对未成年人开展心理体检,再到少年司法矫教制度,每一份建议都与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息息相关。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以及手段残忍的个案,不断引发是否需要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讨论。对此,陈海仪指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并非简单的“一降了之”,对已涉罪的低龄青少年刑事处罚更非简单的“一放了之”。

  她以电影《少年的你》为例对记者说,影片中的悲剧人物都或多或少地缺乏学校教育、家庭关注和成长所必需的社会环境。“在现实生活中,这三个要素的缺失也正是众多涉罪未成年人的最大共性。”

  “无论将刑事责任年龄降低多少,同样存在对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涉罪少年的有效矫治问题,这部分孩子能否转化为无害社会人,是防控未成年人犯罪的重点。”陈海仪表示,从源头上治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课题,并非单纯的“年龄调整”,需要通过社会法律制度改善“少年的你”成长环境。

  她在今年提交的建议中指出,针对因低龄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建议设立少年司法矫教替代制度,作为责令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的补充措施,增加责令的法律强制性,避免过去“一放了之”的状况。

  具体操作上,由负责社区矫正的司法行政部门具体实施责令工作,赋予司法矫教与社区矫正同等的法律效力,参照社区矫正法予以实施,同时对父母予以责令强制亲职教育,明确教育内容和时长,定期学习如何对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和正确管教。

  值得注意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目前均已进入修订程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指出,将结合有关法律修改完善工作,进一步研究在制度层面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分级干预处置机制和有效教育矫治措施。

  如今,《少年的你》这部电影中的一幕幕画面仍旧不时在陈海仪脑海中浮现:长期缺乏家庭关心的女主角、在社会游荡居无定所的男主角、通过欺凌同学博得关注最终惨遭不幸的“富家女”……

  “每一个人物戏剧化的结局并非只是呈现一个残酷的青春,背后原因更加值得深思,需要通过法律制度来保护每一个‘少年的你’。”陈海仪说。(完)

【编辑:李玉素】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