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从中国最穷到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闽宁携手缚住“贫困苍龙”!

从中国最穷到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闽宁携手缚住“贫困苍龙”!

2020年07月24日 14:32 来源:科技日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王迎霞科技日报记者张景阳刘园园

  盛夏的宁夏,大漠孤烟,黄河落日,雄浑贺兰,烟雨六盘。这里是塞上江南,更是宜居乐土。

  鲜为人知的是,数十年前,宁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区曾得到了来自联合国的一个“世界之最”——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从中国最穷到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说起宁夏的巨变,当地干部群众都会提及一个话题——闽宁对口扶贫协作。

  无论武夷山还是贺兰山,都是父亲山。沿着母亲河一路北上,塞上大地处处留下了闽宁携手完胜贫困的佳话。

  福建干部带货,要带火消费扶贫

  “欢迎大家进入直播间,关注李镇不迷路,李镇带你上高速,大家一起跟我助力扶贫助农公益……”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禾美电商扶贫车间,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小伙子面对直播设备卖力地吆喝着。

  他叫李辉钦,2019年10月从福建来到闽宁镇挂职副镇长。

  

  受疫情影响,闽宁镇的农副产品遇到了销售难题,李辉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前期调研和深入了解,他将突破口放在了电商公益助农上。白天副镇长,晚上摇身一变成了主播,李辉钦天天如此,雷打不动。

  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负责人徐佳美告诉记者:“李镇长开播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又给我们增加了10个建档立卡户的工作岗位。”

  直播带货还打造出原隆村的一个网红品牌——巧媳妇。在李辉钦直播间的隔壁,闽宁镇原隆村村民马燕也在粉丝群里大显身手:“粉丝朋友们,喜欢我们的金丝菊就请下单!”

  马燕是从西海固搬迁至闽宁镇的移民,如今已成为“巧媳妇”直播带货团队骨干成员。“月收入超过3500元,照这么干下去,不久就能给家里加盖两间房。”马燕对未来充满信心。

  “宁夏物华天宝,农副产品价优物美,通过直播带货,我们要带火消费扶贫,让更多闽宁镇的村民加入进来,增加一块可观又稳定的收入。一定要通过我的努力,将20多年中2000多名来宁夏挂职前辈们的初心和期许接在手中、传承下去。”李辉钦态度坚定。

  产业“造血”,提升发展内生动力

  这几天,固原市原州区利民村的菇农们手里忙着,心里喜着。上一茬的香菇刚采收就销售一空,大家又马不停蹄开始新一轮的种植。

  村民李宝山因肢体残疾而进入建档立卡户名单。尽管有低保,但是父亲年过八旬,孩子即将走入大学,日子过得仍然不轻松。

  去年,闽宁驻村工作队将食用菌产业引入村后,李宝山用3个大棚种起了蘑菇。“蘑菇可是我们致富的‘金蛋蛋’!加上养的5头牛,我一年收入超3万元,一点问题都没有!”尽管右臂已残,李宝山干劲十足:“‘金蛋蛋’换成了钞票,已经进了我的钱兜兜,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变化!”

  种植食用菌光有热情不行,还需要技术,对此,扶贫工作组在引进产业的同时,将工作做在了前面。

  “福州援建干部不仅带来菇棒,还请来专家手把手免费教我们技术,连销售也帮我们对接好了。现在村里凡是种蘑菇的乡亲们,都成了技术能手。”

  精准扶贫,产业是根。

  利民村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5户1228人,如今,贫困发生率已由2014年的68%下降到现在的不足0.4%。全村建有日光香菇温室400栋、标准养殖圈棚234栋,常年稳定存栏牛1300余头,常年外出务工800余人次。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以外出务工、菌菇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到去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08.4元。

  利民村菇农高兴地说:“感谢他们,从根子上把我们扶起来,让我们富起来!”

  线上销售,“农品香”不怕巷子深

  在吴忠市同心县名优特产展示展销中心,各类包装精美的农特产品摆满展示柜,工作人员马小云正在网上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

  “这一会工夫,我就接了10多个订单,同心圆枣、高原亚麻籽油、苦荞等产品都是爆款。”马小云边向记者介绍,眼睛仍盯着屏幕。

  去年11月份,在闽宁协作驻同心县工作组的努力下,该县依托福建电商平台“来三斤”搭建了“大美同心”消费扶贫平台。目前,平台已入驻30家龙头企业、合作社,销售量达30万单。

  

  这几天是同心县兴隆乡王团村村民张正兰最忙的时候,她在村上经营着一家小商店,每月收入原本刚够温饱。也是在去年11月,她将自己的小商店升级成了电子商务服务站,刚搭上电商快车就尝到了互联网的甜头,每个月多收入超过千元。“这就等于我们的农产品通过福建的电商平台走向全国啦!”张正兰一语中的。

  “目前,平台已上架同心特产达180余款,带动当地建档立卡户超过4000人。我们不仅借助线上平台,还让产品进入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扶贫商城,进一步扩大了产品销售渠道。”福建挂职干部、中国农业银行同心县支行副行长吴建勇告诉记者。

  线上扶贫商城只是一个缩影。多年来,同心的脱贫之路逐步多元化,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同心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彦仁动情地说:“从最初的助力扶贫到如今实现小康,闽宁合作是一次长达24年的伟大协作。数千名福建干部和3900多万福建同胞将深情厚谊抛洒在了这片黄土地上,将脱贫攻坚的意志决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一笔一笔写在了这里!”

  宁夏采访手记(一)

  难忘故事的美好结局

  科技日报记者郭姜宁

  在长达34年的新闻采访活动中,有两个西北地区老百姓贫困的故事,一直深藏心中,耿耿于怀,不敢忘却。其中一个就与6月11日—16日参加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采访活动中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地区移民有关。

  21年前,时任甘肃省平凉地区科技处处长杜东海带我下乡采访,路过六盘山区宁夏隆德县时,他说:“作为全国最贫困的‘三西’地区之一,这里人太穷了,最困难的年月,外地人可以用一块馒头哄走一个小孩。”

  我十分震惊,一直半信半疑,认为杜处长夸大事实。这次到银川市永宁县移民整体搬迁村——闽宁镇原隆村采访时,就此事专门进行核实,得到了该村村支书王升等老乡的确认。王书记和整个原隆村的人就是从西海固搬迁来到永宁的。

  现在的原隆村人,通过“特色养殖产业、高效节水现代农业、劳务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产业”四大特色支柱产业,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开发建设初期的500元增长到去年的13970元,700多户有了自家汽车,住上统一的四合小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的华丽转型。看着这座在干沙滩上建起的特色移民小镇,我深深为党的扶贫政策叫好,特别为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一以贯之抓扶贫工作所感动。

  闽宁镇就是由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而得名的。当年总书记在福建主政,主抓扶贫工作时,就十分关注对口帮扶宁夏,推动整体搬迁建立移民新村——闽宁镇原隆村。多年来,他一直心系西海固人民,竟4次到宁夏实地调研考察各民族兄弟的脱贫致富情况。如今,他推动的那些扶贫措施,都实实在在得到落实,改变了无数西海固贫困家庭的命运。

  石嘴山市平罗县陶乐镇庙庙湖村,也是“十二五”生态移民安置区,1413户7211人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07户3857人。几年来,他们通过土地出让引产业、财政引领夯实集体经济、深化农村产权改革等举措,使得去年贫困发生率由搬迁时的53.9%下降至0.54%,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

  另一个移民集中的银川市西夏区昊苑村,村史馆里,村民们在最显著的位置张贴着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画像,两旁挂着“政策英明开盛世”“党风纯正惠民心”,上书“共产党万岁”的对联。一周的采访中,每到一处,看到整体搬迁脱贫致富后的各族人民发自肺腑对共产党的赞美,对人民领袖由衷感激,我们也深深地被感染。

  一路采访一路深思,什么是人民情怀?

  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用自己的行动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而人民对领袖由衷的崇敬和热爱,也是真情流露。

  这次几乎走遍宁夏的采访,看到塞上江南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作为多年在西北大地采访的记者,真的替原隆村脱贫建档户、回族小媳妇马进琴们高兴,也为杜处长的凄凉故事找到了美好结局。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除标注外均由作者提供

【编辑:刘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