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京杭对话:共建世界运河城市命运共同体

京杭对话:共建世界运河城市命运共同体

2020年09月24日 16:3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京杭对话:共建世界运河城市命运共同体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 中新社记者 摄

  中新网北京9月24日电 (记者 杜燕 王逸飞)2020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简称2020“京杭对话”)23日在北京举行。京杭大运河两端的北京与杭州再次携手积极扩大“朋友圈”,加强探寻协同发展新路径,与所有运河城市一道,协力共建世界运河城市命运共同体。

  绵延流淌3200公里的大运河以“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连起京津冀、苏浙皖以及鲁豫八个省市。这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突出、发展动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9年,大运河沿线八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超过50%。

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卫东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摄
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卫东 中新社记者 摄

  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在2020“京杭对话”主题论坛上表示,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中国于2019年先后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及《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国家发改委结合实际,从规划、项目、机制三个维度,夯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基础。其中,已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编制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大工程项目相关方案,围绕馆、址、园、岸、遗、段、品、省等方面谋划了一批重点项目。

  “目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幕已经拉开。”他表示,中国各部门、各省市区加快推动建设任务扎实落地,综合效应正逐步显现。

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摄
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 中新社记者 摄

  据悉,北京市已向国家发改委上报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整合大运河北京段40处物质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形成北京大运河文化内涵挖掘与数字展示工作方案;浙江省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各项工作,发布实施《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等,努力打造“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浙江样本。

  欧晓理表示,希望北京市、浙江省两地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千年运河成为宣传中国形象、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席、扬州市长张宝娟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摄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席、扬州市长张宝娟 中新社记者 摄

  “我们与沿线城市下好一盘棋,携手共进,推动片区协同发展,构建多点联动格局。”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卫东表示,一方面,北京市与天津市、河北省签订《北运河开发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联合沿线其他七省市举办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和大运河文化之旅活动等,不断扩大运河文化影响力,深化沿线城市交流合作,打造融汇共享平台。

  “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大运河沟通的不仅是一南一北的地理联系,更连接了一条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新通道。”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介绍,近年来,浙江省加强与英国泰晤士河、法国塞纳河、加拿大里多运河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运河的“朋友圈”,并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平台展示推广运河文化。

  他强调,大运河是一条开放之河,需树立全球视野,增进交流互鉴。

  悠悠运河,流淌千年,融古通今,开放包容。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席、扬州市长张宝娟表示,WCCO于2009年诞生于扬州,当时主要策应大运河“申遗”。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之后,WCCO全力做好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朋友圈”越来越广,会员从最初的13个发展到今天的153个,其中国外城市会员46个,遍及五大洲,影响力越来越大。

  2020“京杭对话”开幕式上,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与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签署了《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五方合作机制框架协议》。

  张宝娟表示,WCCO将积极履行签约的五方合作机制框架协议,与所有的运河城市一道,积极探寻协同发展新路径,协力共建世界运河城市命运共同体。

  在她看来,要推动运河城市结成文化共同体,让运河文化在传承中保持活性,在融合中增添活力,在集群产品中塑造整体品牌;要推动运河城市结成生态共同体,推动建立统一的环境治理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并积极发展绿色航运;要推动运河城市结成经济共同体,尤其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新形势下,推动运河城市间的交流从文化空间向经济空间拓展。

  “我们曾经被‘阻断’、被‘隔离’,而今天成功实现了这个来之不易的愿望——满荷‘运转’,‘通达’天下,相聚在通州大运河畔,‘运’和‘通’是我们今天的吉祥符、关键词。”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在开幕式上表示,大运河自古以来就是千年商道,以河为线,以城为珠,通而不同,有着鲜明的开放性基因。大运河文化能够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全人类都能感受的文化语言,促进交流互鉴,实现互融共通,建设“全球化的大运河”。(完)

【编辑:孙静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