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母亲河畔的中国】“千年古渡”撑起山西黄河文化脊梁

【母亲河畔的中国】“千年古渡”撑起山西黄河文化脊梁

2021年10月17日 09:5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母亲河畔的中国】“千年古渡”撑起山西黄河文化脊梁
    大禹渡是历代驿道和盐运要道,与风陵渡、茅津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有‘铁码头’之称。 武俊杰 摄

  中新网运城10月17日电 (高瑞峰 上官云)黄河在中国北方蜿蜒奔流,东出巴颜喀拉山,穿过贺兰山与六盘山,在河套平原大拐弯后,撞向吕梁山,于老牛湾入境山西掉头南下,至风陵渡折向东流。

  黄河于山西奔腾澎湃约965公里,流经其境19个县(市),大大小小的古渡口散布其间,这一个个的古渡口互通往来、上下联动,串联起三晋黄河文化脉络。“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活动正在此间进行,来自中央及地方的媒体代表,寻根黄河文明,探寻独属山西的黄河故事。

大禹渡、蒲津渡、风陵渡……每个黄河古渡口都有着不同的黄河故事。图为大禹渡禹王大殿。 武俊杰 摄
大禹渡、蒲津渡、风陵渡……每个黄河古渡口都有着不同的黄河故事。图为大禹渡禹王大殿。 武俊杰 摄

  大禹渡、蒲津渡、风陵渡、碛口、西口……每个古渡口都有着不同的黄河故事,那里的一山一土、一石一木、一村一路都深藏着历史的痕迹。

  地处山西省南大门芮城县县城东南12公里的大禹渡,相传大禹治水时曾于此俯察河势,后成夏王朝邑都中心地区向“禹甸”等迁徙开发的主通道,遂得名“大禹渡”。

大禹渡位于芮城县县城东南12公里处,相传大禹治水时曾于此俯察河势,遂得名“大禹渡”。 高瑞峰 摄
大禹渡位于芮城县县城东南12公里处,相传大禹治水时曾于此俯察河势,遂得名“大禹渡”。 高瑞峰 摄

  “大禹渡是历代驿道和盐运要道,与风陵渡、茅津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有‘铁码头’之称。”大禹渡景区工作人员闫娟介绍,如今,大禹渡已成为一处集黄河文化、大禹文化、现代水利文化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积淀着黄河文化的古渡口,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在漫长的年代里,这些古渡口曾商贾繁华,伴随着一座座黄河大桥飞架,古渡口不复往日盛况。然一如大禹渡,旅游文化的兴起及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一度没落的黄河古渡口再展新颜。

积淀着黄河文化的古渡口,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图为大禹渡“大禹神柏”。 武俊杰 摄
积淀着黄河文化的古渡口,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图为大禹渡“大禹神柏”。 武俊杰 摄

  蒲津古渡口与《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鹳雀楼相依,处于晋南旅游黄金线上;碛口古渡,亦因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黄河文化再现“九曲黄河第一镇”的风采;万家寨则是山西省引黄入晋工程的起点,建成以供水、发电为主,兼具防洪、观光等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

  在大禹渡,这一远古大禹治水之地,兴建起扬水工程,改变了当地“住在黄河沿,吃水比油难,滔滔水东流,干旱使人愁”的局面。大禹渡扬水工程枢纽站站长张波介绍,目前,该工程可灌溉面积54.62万亩,占当地水浇地面积七成以上,9个乡镇28.6万余人受益。

  黄河在古渡里流淌,故事在黄河边传承。古往今来,一个个古渡口走过岁月,交织出一部纵横捭阖的三晋黄河编年史,支撑起山西黄河文化的脊梁。(完)

【编辑:陈文韬】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