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松冈荣志:中国古典文学如何在现代日本“着陆”?
(东西问)松冈荣志:中国古典文学如何在现代日本“着陆”?
中新社北京11月6日电 题:松冈荣志:中国古典文学如何在现代日本“着陆”?
作者 苏婧欣
中日文化交流历史悠久、范围广泛。历史上,日本曾多次派出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新冠疫情期间,日本援助中国的物资上写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以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诗文,令人动容。中国古典文学如何打动现代日本读者? 近日,日本国立东京学艺大学名誉教授、日中翻译文化教育协会会长松冈荣志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畅谈跨文化视域下的翻译技巧时指出,日中文学相互影响,中国文学被译介到日本,成为日本读者憧憬和亲近中国的基础,优秀的文学与学术翻译对促进日中文化交流有重要贡献。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新译中国古籍在现代日本
中新社记者:您作为《诗经》与《宋词选》日译本的翻译,参与了《大中华文库》系列丛书的翻译工作。该书采用中外文对照的形式,对中国历代文学、历史等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进行介绍。过去,也有日本学者尝试将《诗经》译成日语。有人采用“训读”,有人采用“音读”。而您为何选择用现代日语翻译《诗经》?
松冈荣志:我翻译《诗经》时,首先想到的是读者,特别是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当我们的子孙与《诗经》邂逅,他们会读到一个怎样的译本?以《国风》为例,它由当时中国各地的民谣构成。比如《郑风·溱洧》,它描写了年轻男女嬉闹的样子,表达了恋爱的悸动心情。如果用语气生硬的“训读”来翻译,就很难准确地传达作品的情感。因此,我选择用现代日语翻译《诗经》。值得注意的是,还是要考虑文体对翻译的影响。《雅》《颂》中的诗歌与《国风》中的民谣不同,它们是庄严肃穆的庙堂之声。在翻译《国风》时,我多使用柔和感性的和语词汇,多用平假名;而在翻译《雅》《颂》时,我使用更多的汉字与汉语词汇,以表现庄重之感。
跨文化视域下的文学翻译
中新社记者:《诗经》与《宋词选》都是诗歌体裁的作品,而韵律对于诗歌来说非常重要。您认为中日在诗歌韵律方面有哪些异同?您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平衡差异带来的影响?
松冈荣志:众所周知,日本诗歌主要以“五七调”为主,简单来说就是五个字和七个字的组合。而中国的绝句与律诗也有“五言”“七言”的说法。我想,两国的诗歌在节奏上是相近的。但日语的元音和辅音相对较少,所以在音调上容易变得单调。另外,日语的声调也与中文的平仄不同。日语是单音节语言,所以日文诗歌的韵律难免会有缺乏变化之感。
如果用古典日语翻译诗歌,节奏问题或许更易处理,但理解上的问题便会随之而来。而我的现代日语译法虽易理解,却也不好处理韵律问题。不过,我依然希望译诗能保持一定的节奏感。在翻译的过程中,我曾邀请数名青年师生来阅读我的译诗,并多次就诗的节奏问题进行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我翻译的《宋词选》中还暗含了日本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歌谣曲的旋律,年长的读者或许可以会心一笑。
中新社记者:中日两国的文化相似却不同,在《诗经》与《宋词选》的翻译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无法一一对应的概念。您是如何处理的呢?
松冈荣志:这很难简单解释清楚,即使在中国,也有许多概念会随着时代而变化。《诗经》中,不同类型的马根据其身体的颜色、鬃毛等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很遗憾,我没能将这些内容完全呈现出来。在翻译《宋词选》时,我会思考,该如何将原文中托物言志、写景抒情的句子准确地传达给日本读者。比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一词,如果直译,就很难表达出蝉鸣的氛围感。于是我在“寒蝉”前补充了日本蝉鸣的拟声词,让日本读者更容易感受到夏末时分的寂寞之感。而“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我尝试将风景与作者的情绪相结合——“楚地的遥远”与“离别的泪水”两种因素重叠在一起,使作者看不清楚地的样子。
文学促进中日友好交流
中新社记者:我们了解到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在日本非常受欢迎,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在创作上也受其影响。在您看来,白居易为何能打动日本读者?如何理解不同文化在文学创作上的相互影响?
松冈荣志:日本的环境和气候与中国的南方地区相似。日本植物学家中尾佐助将这种风俗、文化和思维方式的相似性描述为“照叶树林文化”。也许是因为风土相近,所以读者更容易与诗人产生思想共鸣。确实,像陶渊明、李白、白居易、杜牧和苏轼这样在中国南方地区成长或度过童年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一直很受日本读者欢迎。
日中两国的文学也确实相互影响着。一千多年来,日本一直在学习中国文化。日本留传至今最早的正史《日本书纪》的开头部分,几乎逐字逐句地取自中国汉代典籍《淮南子》。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也受到了中国《诗经》的影响。而清末,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人数增加,反过来又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日本文学作品。我们熟知的鲁迅、郁达夫、郭沫若等人便受到了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启发,创作了许多具有新视角和新风格的文学作品。
中新社记者:疫情期间日本援助中国的物资上写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以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诗文,诗中所寄托的感情令人感动。这些诗文有的来自中国典籍,有的是日本人创作的汉诗。那么您觉得文学在促进两国交流、民间交往中会发挥何种作用?
松冈荣志:日语中的许多格言和谚语都取自中国的经典。日本初高中的日语教材中也常出现鲁迅的作品,比如《故乡》和《藤野先生》。这些作品被译介到日本,被许多日本人阅读,成为日本读者憧憬和亲近中国的基础。这便体现出翻译的重要性,优秀的文学与学术翻译对促进日中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日中翻译文化教育协会的目的也是如此——通过培养优秀的翻译人才来促进日中两国的交流。(完)
受访者简介:
日本国立东京学艺大学名誉教授、日中翻译文化教育协会会长、日中青年国际交流协会理事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2所大学客座教授、外文出版社日语顾问、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汉字研究中心学术顾问等。1986到87年在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当主任助理、兼任教授,2007年到08年该中心任主任教授。主编《超级皇冠汉日辞典》、《汉字海》等辞典和字典,撰写《在北京的街头上》《日本的汉字·中国的汉字》《汉字·七个故事—中国文字改革100年》《历史书的文体》等书。译著有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王瑶《中古文学论集《中医大辞典·医史文献分册》等。1999年获得美国Unicode Bulldog Award。2015年翻译《诗经》全文、2017年翻译《宋词选》(大中华文库,外文出版社,北京)出版。
相关新闻: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09月14日 14:20:11
- 2024年09月14日 11:28:57
- 2024年09月14日 11:05:17
- 2024年09月14日 11:02:57
- 2024年09月14日 09:39:54
- 2024年09月14日 09:02:16
- 2024年09月14日 08:51:41
- 2024年09月14日 08:45:24
- 2024年09月13日 15:44:20
- 2024年09月13日 15: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