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海洋深处的大国工匠:以愚公精神破解“深海油田迷宫”

海洋深处的大国工匠:以愚公精神破解“深海油田迷宫”

2022年05月01日 11:4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天津5月1日电 题:海洋深处的大国工匠:以愚公精神破解“深海油田迷宫”

  作者 王在御

  徐长贵出生于1971年,是中国海洋石油勘探部总经理,工作23年以来,他的海上勘探足迹遍布中国海疆,作为主要发现人指导发现22个油气田,向国家提交探明地质储量超10亿吨油当量。

  1998年,研究生毕业的徐长贵被分配到渤海石油研究院,从事最基础的地质研究工作。他每天看看岩心、岩屑,记录并分析数据,过程清冷且乏味。当时渤海浅层已发现亿吨级油田,但其深层石油勘探还未有突破,于是徐长贵便下定决心,要为祖国在海底深处探寻新油田。

  渤海岩心库里的“冷板凳”

  徐长贵站在岩心室的案桌前,拿起一根灰色长条状岩石说:“这些岩心是从渤海海底岩层中钻取的,最古老的可追溯至太古代,‘年轻’一点的也要上千万年了,它们是地球的时间表,是凝缩的年代记录。”

  徐长贵表示,渤海海域地质构造复杂,四条断裂带把整个渤海地下岩层切得七零八落,“它就像一个价值连城的白玉盘,却被摔的支离破碎,犹如‘深海迷宫’一般,在这里找油就像是大海捞针。”

  关在岩心室研究这些“化石古董”不可谓不枯燥,但徐长贵并不这样认为,在他眼里,这些岩心就是打开深海地底迷宫大门的钥匙。基础研究清苦且难出成绩,可徐长贵却坚持了七年,硬是把“冷板凳”坐热。那些年,他看遍了渤海油田的岩心,与团队翻阅上千篇文献,解释了上万公里的地震剖面,把破解“深海迷宫”的密码牢牢装进了心里。

  正是这七年坚实的基础工作,使得他后来建立了陆相断陷盆地源-汇时空耦合控砂原理及其工业化应用技术体系,指导渤海深层碎屑岩储层预测,成功率由40%提高到80%以上,直接指导了锦州20-2N、旅大16-3/3S等多个大中型油气田的发现。

  创新原理破解“深海迷宫”

  2010年,徐长贵“接手”渤海辽东湾一个长期没有获得突破的构造,这里迷宫般的海底构造,令很多勘探团队都铩羽而归。辽东湾的油气富集区到底在哪里?下一步钻井往哪里打?都成了徐长贵一时无法解答的问题。此时,一位老专家善意地提醒他:“小徐,你怎么就这么拧呢?这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构造已经打了3口空井,要是再打空了,你怎么向单位交代啊?”

  面对这个18年来多家国外石油公司一无所获,早已被判了“死刑”的区块,徐长贵白天“蹲点”岩心库,晚上翻阅“落空井”,在“闭关修炼”多日后,再次大胆提出改变勘探层系的新思路。

  老专家的善意没能动摇他的决心,徐长贵坚持再试一次。最终,凭借一轮轮的精细研究,徐长贵带领团队创建走滑转换带控藏理论,在旅大6-2-4井中获得高产,仅该结构带就发现了5000多万立方米的地质储量,成功从国外石油大鳄放弃的“深海迷宫”中找到了“大宝藏”。徐长贵及团队创建的新理论,创新认识指导渤海复杂断裂带勘探,使勘探成功率由22%提高到50%以上。

  技术突破从海洋走向“海外”

  2017年,徐长贵调任天津勘探部,此时正赶上渤中19-6构造评价陷入困境,勘探作业进退维谷。关键时刻,徐长贵带领团队再次优化地质设计,改进测试工艺,最终在潜山测试中获得高产,打破渤中19-6气田勘探僵局,打开渤海勘探新局面。

  正是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促进中国海油勘探水平不断提升。谈到技术理论突破,徐长贵说:“过去,外国海洋石油勘探水平强于我们;现如今,我们的技术理论也逐渐被外国专家重视,并且被认可。”

  深度钻研、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是工业技术理论突破的重要前提,徐长贵对年轻员工说,“只有秉承这种精神不断突破创新,才能从科学的角度与国外专家平等沟通。”

  随着无数海油人的不懈努力,中国海洋石油勘探无论从技术理论还是应用实践,都逐渐从内海走向“外海”,向着星辰与深海前进。(完)

【编辑:叶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