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贵州花茂“红绿”相映:记在心头 唤起乡愁

贵州花茂“红绿”相映:记在心头 唤起乡愁

2022年05月26日 11:4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坚守百年制陶技艺40载 贵州手艺人“烧”出红火生活来源:中国新闻网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贵州花茂“红绿”相映:记在心头 唤起乡愁

  中新网贵阳5月26日电 题:贵州花茂“红绿”相映:记在心头 唤起乡愁

  记者 杨茜 袁超 瞿宏伦

  “这门家族手艺传承百余年,看着别人外出打工挣钱,我也准备关门外出打工了。还好,始终坚持下来了。”如今,陶艺馆线下有体验课程,线上销售有“定制”,新打造出来的二楼包房,都需提前预定。地处革命老区贵州遵义的花茂村,居住在这里的土陶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母先才说:“日子越过越好,以后我还想要开一个土陶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土陶这门技艺。”

母先才正在制作土陶。 瞿宏伦 摄
母先才正在制作土陶。 瞿宏伦 摄

  1935年3月10日,党中央在苟坝召开会议。苟坝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完善,为遵义会议的议题画上了圆满句号。

航拍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 瞿宏伦 摄
航拍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 瞿宏伦 摄

  车辆驶入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时,巨型马灯雕塑映入眼帘。苟坝村道路两旁的路灯也是马灯形状,马灯已经深深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

  紧挨苟坝村的枫香镇花茂村,这里原名叫荒茅田,是个和名字一样荒凉的贫困村。如今的“荒茅田”已变“花茂村”,先后荣获全国基层先进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最美红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同时也是一个人均年收入超两万元的小康村。

  一进村感受到的就是一幅花繁叶茂、生机勃勃的景象。

  2014年4月,遵义以开发苟坝会议会址红色旅游为契机打造了花茂村,把新农村与旧土陶完美结合,传统工艺与新兴产业相得益彰。“花茂-苟坝景区”和核心的苟坝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已是贵州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遵义市四大文化旅游园区之一。

苟坝村巨型灯雕塑。 瞿宏伦 摄
苟坝村巨型灯雕塑。 瞿宏伦 摄

  近年来,花茂村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为一体,打造“一红一绿”两张名片,建成土陶文化、土坝农耕文化、纸房造纸文化为一体的农旅文综合体示范带。

  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党员农民工王志强将自己的农家乐取名为“红色之家”,王治强希望记住历史,也寄希望于生活从此转折。

  走在花茂村,一边是白墙黛瓦的黔北民居式的住宅楼,一边是传统古朴的充满陶艺元素的街区。村路两旁、门前屋后、田间山坡都种上三角梅、李子树等花卉、果树,为整个村子又增添了不少绿意与生机。

  5月,正值贵州的雨季,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记者到访时,正下着中雨,母先才的陶艺体验馆前,私家车来来往往。花茂村早有烧制土陶的历史,母先才在店里制作土陶,也引导游客体验制陶。

苟坝会议会址。 瞿宏伦 摄
苟坝会议会址。 瞿宏伦 摄

  母先才说:“以前做的土陶是实用为主,现在做的土陶,是以装饰性为主。店里目前制作最多的实用品就是用来制作盬子鸡的陶罐。庆幸当初没放弃,要不然这门手艺在花茂村就没有了。”

  为了让旅游发展更加规范,花茂村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和旅游开发公司,统筹村里的旅游产业。除了发展乡村旅游,花茂村也将农民传统的“土地”充分利用。

  花茂村引进山东的资本和技术,打造了九丰现代高效农业。村民实现一地生四金:土地流转的租金,返包到租的资金,入股分红的股金,农民入工的薪金。

航拍花茂村红色之家。 瞿宏伦 摄
航拍花茂村红色之家。 瞿宏伦 摄

  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龙芬介绍,花茂村的发展将围绕产业、生态、乡风和日常治理来规划。下一步,花茂村将推动农旅文融合发展和加快制定多规合一的花茂村乡村振兴规划,重点完善避暑旅游、康体养生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农旅文体验等业态布局,强化周边景点协作,形成互为客源、互为市场、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从2015年起,花茂村逐渐响亮起来的文旅品牌不断吸引大家回乡。如今,花茂村原来在外务工的2000余名劳动力大多回乡创业就业。

  “现在我们村是一天一个变化,‘我是一个幸福的农民’,花茂村的村民都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心声。”彭龙芬说。(完)

【编辑:于晓】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