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茶马古道驿站那柯里的蝶变:守得住传统 记得住乡愁

茶马古道驿站那柯里的蝶变:守得住传统 记得住乡愁

2022年07月08日 17:0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茶马古道驿站那柯里的蝶变:守得住传统记得住乡愁
    图为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的那柯里村。 刘冉阳 摄

  中新网普洱7月8日电 题:茶马古道驿站那柯里的蝶变:守得住传统 记得住乡愁

  作者 罗婕 缪超

  “推窗见青山,凭栏听流水,古道蹄声响,入梦那柯里。”当汽车停靠在昆磨高速旁的停车服务区,沿着小道漫步,走过木栈,穿过石桥,那柯里村的大门映入眼帘。

  茶马古道驿站“那柯里”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是一个世居彝族、哈尼族、傣族的村落。“那柯里”原为傣族语言,译为小桥流水、沃土肥田、岁实年丰的理想人居之地。曾经的那柯里是普洱茶走向东南亚的“第一站”,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图为云南茶马古道那柯里遗址。 刘冉阳 摄
图为云南茶马古道那柯里遗址。 刘冉阳 摄

  走进寨子,道路两旁,售卖茶叶、糯米粑粑等当地特产的商铺林立,古道溪流依路而下,遍布整个村寨。在河里玩耍,在稻田里捉鱼,沿着乡间的田道小路一直走向学校,这是那柯里“Z世代”彝族小伙高仕兴童年最难以忘却的回忆,也是他对家乡深深的乡愁。

  作为村寨中的“95后”年轻一代,高仕兴没有选择走向都市的繁华,而是在家乡过起了向往的生活。“过去那柯里因茶叶交易而兴,如今我在这里‘重操旧业’,靠售卖茶叶为生。”他说。

  与老一辈只售卖茶叶鲜叶不同,高仕兴建立起自家的茶叶初制所,并完成了压制茶饼、包装、售卖的全流程。同时,他成立了“仕兴号茶叶农民合作社”,带领村民们共同卖茶致富。

图为那柯里“Z世代”彝族小伙高仕兴。 刘冉阳 摄
图为那柯里“Z世代”彝族小伙高仕兴。 刘冉阳 摄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的县级传承人,高仕兴在寨子里做起了非遗技艺体验中心,通过让游客动手做一饼属于自己的普洱茶,传承非遗技艺,守住那柯里的传统。

  “我现在和上海、深圳、东北以及本地的十几个年轻人一起组织了一个‘新马帮俱乐部’,让天南海北的朋友都能聚在一起,体验茶马古道上的普洱茶的传承与创新。”高仕兴说。

  茶马古道兴盛的年代,南来北往的马帮会到那柯里歇脚修整。马帮的到来给当地带来了一时繁盛,马店、食肆、商铺应运而生。时过境迁,那柯里百年老店——“荣发马店”依然在风雨桥旁迎客。

图为游客在那柯里漫步。 刘冉阳 摄
图为游客在那柯里漫步。 刘冉阳 摄

  “20世纪50年代,因为昆洛公路的修通,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汽车货运发展起来,马帮就逐渐消失了。”74岁老人刀会珠是“荣发马店”如今的运营者之一,她回忆,马帮消失后,当地的农户转而以务农为生,直至2008年,该店再度开张,曾经迎送马帮的百年老店“转型”成了人来人往的农家乐,“马帮风味”也回归那柯里。

  如今,磨思二级公路和G8511昆磨高速公路、玉磨铁路穿那柯里而过,这里也成了昆曼国际大通道上的重要站点。通过旅游景区打造,如今的那柯里打响了以茶马古道文化、马帮文化、民族风情文化为特色的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品牌,依托交通条件的蜕变驶上旅游发展的“快车道”,年可接待游客90余万人次。据统计,2021年,那柯里旅游人数达61.5万人,旅游收入达3740万元。

  “希望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昔日茶马古道驿站能重现往日的繁华。”无论是年轻的“守村人”高仕兴,还是见证变迁的老人刀会珠,那柯里的居民们都盼望着能让游客们的脚步暂停,细细品味当地的风土人情。

  “都说那柯里是一个让人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我希望能把客人们留下来,在这里找到乡愁,感受乡愁。”高仕兴说。(完)

【编辑:李岩】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