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精心呵护好“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

分享到:

砥砺奋进 精心呵护好“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

2022年09月27日 18:01 来源:《中国新闻》报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呼和浩特

  发挥统战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

  呼和浩特统一战线各领域精准发力,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上各显其能。

  建言献策。3年来600余篇社情民意调查报告、政协提案、意见建议等被相关部门采纳。

  智力扶贫。定期在贫困村开展法律服务、送医送药、农技讲座等活动。

  公益扶贫。非公经济人士对贫困村、贫困群众需求开展产业和就业帮扶。“爱要让你听见”公益项目自2020年启动以来,覆盖全市3万余城乡居民、筛查2.3万患群、治疗病人494个。

  乡村振兴。启动“同心助力乡村振兴 中华民族一家亲”项目,通过科技兴农、社会救助、健康关爱等8项行动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民族团结。引领统战成员抗击疫情,累计捐款捐物3.2亿元人民币;制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益宣传片,点播量超百万。

  图为盛夏的锡林郭勒草原。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宣传部供图 王平 摄
图为盛夏的锡林郭勒草原。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宣传部供图 王平 摄

  包头

  这项工程让苏木大变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包头市在多地开展“以民族团结进步促乡村振兴”精品工程,积极发展集体经济,不少苏木都大变样了。

  阿嘎如泰苏木就是其中之一。这里常住户籍人口1500人,发展村集体经济让农牧民钱包鼓了起来。在马文化产业园、种羊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人才培训、扶持政策等的推动下,2021年,当地生产总值达8亿元,同比增长8.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破2万元。同时,苏木还为改善人居环境投资上亿元,让大家生活更舒心。

  如今,这里还新建一所幼儿园,解决了辖区各民族幼儿此前远距离求学、家庭式陪读、高成本投入的难题;新建的苏木卫生院特别增设蒙医药科,满足辖区农牧民多种就医需求。

  呼伦贝尔

  四字口诀服务民营经济

  如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沟通协商机制,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共呼伦贝尔市委统战部有四条四字口诀。

  以“点”带“面”。建立市级领导同志联系走访民营企业机制和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形成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政企沟通格局。

  一“群”一“卷”。建立“民营企业家之声”微信群和“民营企业发展难题及问题诉求的调查问卷”小程序。随时倾听心声、解答疑惑。

  联“法”联“政”。与政法委、公检法司、政务局探索建立法务合作、政务事项代办服务等机制,拓宽和畅通民企维权、办事渠道。

  一“呼”百“应”。在“万企帮万村”“万企兴万村”等行动中,呼伦贝尔110家民营企业与73个村结对,投入各类资金4273万元。

  兴安盟

  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

  长期以来,兴安盟依托各级各类平台,联合各领域力量,先后成立盟旗乡村四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835个,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农村牧区、城镇社区、大中小学等基层的实践路径。

  各级促进会以凝聚各族群众思想共识为宗旨,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党的理论政策、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带动各族各界人士共同融入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实现全区域覆盖、全领域推动、全方位开展,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目前,兴安盟各级促进会共开展相关主题活动1465次,覆盖人群超过40万人。

  通辽

  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绚丽绽放

  在通辽的校园中,爱我中华、民族团结的种子通过各类活动深深根植于各族孩子心中,呈现出一幅幅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画面。

  开展以“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加强以“感恩伟大祖国”为载体的校园爱国主义行动。通过编印发放故事书、参观展馆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伟大祖国的发展历史。

  举办“来我身边做朋友”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各族师生尊重互信,同吃同住同行,交往交流交融。

  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各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赤峰

  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在城市,民族工作如何创新发展?中共赤峰市委统战部近年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打造“城市综合服务体”。为辖区内各族居民提供法律、文化、技能等各方面服务,促进辖区各族居民的文化交流、情感认同、生活融合。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坚持网格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为流动人口在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确保他们享受均等公共服务;通过人口联系制度,提升城市社区和流动人口的“双向适应”能力。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挖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党的声音、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根基。

  锡林郭勒

  引导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乡村振兴

  2021年,中共锡林郭勒盟统战部进一步加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引导民企深度参与乡村振兴。

  着力推动资金有效衔接。引导民营企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求,引导企业找准帮扶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当年累计投入相关帮扶资金2396万元。

  着力推动项目有效衔接。做好“万企帮万村”276个帮扶项目的跟踪服务;引导民企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新落地产业、就业帮扶项目42个。

  着力推动人才有效衔接。支持民企发挥技术引领作用,对接农牧民需求。51家企业派出百余名科技人才,以实地指导、专题培训等形式,为农牧民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乌兰察布

  在边境苏木凝心聚力 共画同心圆

  江岸苏木与蒙古国接壤,居住着汉、蒙、满、回、土5个民族。近年来,这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项工作,改善民生、凝聚人心。

  加强党的领导,将民族工作列入苏木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先后组织千余人(次)牧民群众收看民族团结视频资料。

  积极开展入户走访和宣讲,深入宣传贯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相关政策。

  推进乡村振兴。苏木机关40多名党员与260名各族牧民群众结对子,理清思路,寻致富门路,促进中华民族一家亲。

  鄂尔多斯

  打通统战工作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统一战线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基层统战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

  健全基层组织体系。目前,已实现全市75个苏木乡镇(街道)、4所高等院校、市直各有关部门配备统战委员、统战干事,956个嘎查村(社区)15824名基层网格员全员选聘为统战工作联络员,形成统战工作“一网覆盖、一插到底”的组织体系。

  加强统战阵地建设。在全市各苏木乡镇、嘎查村、园区、国有企业、重点民营企业等,建设“十有三健全”统战阵地。

  完善联动运行机制。健全工作例会、走访调研、信息反馈、联系服务等基层统战工作制度。

  巴彦淖尔

  签约结对 村企共建 精准扶贫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大力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充分发挥民营企业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引导民营企业紧密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和贫困村、贫困户实际,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始终做到精心组织、精劲发力、精准帮扶,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技能帮扶、公益扶贫等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为贫困群众提供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动力和门路。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期间,巴彦淖尔市共有55家企业参与行动,扶贫成效显著。受帮扶村共211个,受帮扶贫困户2450户,受帮扶人数达5544人。项目总投入6749.66万元,赢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乌海

  增强“造血功能” 促“三方共赢”

  如何增强村集体的“造血功能”,如何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如何实现企业扶持、集体经济扩容、村民收入增加的“三方共赢”?在乌海,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出了“法宝”作用。

  当地巴音陶亥镇一棵树村鱼塘养殖项目因资金短缺一直未能开工建设。中共乌海市委统战部得知该消息后,主动联络、多方协调,动员乌海市民营企业——蒙西建设投资集团向村委会捐款25万元用于专项建设。

  目前,该项目现已蓄水投入使用,以每年3万元的费用承包给渔业养殖户,增加临时就业岗位20余个,真正实现了三方共赢。

  阿拉善

  “一区一边三融入” 全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阿拉善盟以“一区一边三融入”行动,走出一条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创建之路。

  一区:打造东风航天城+额济纳军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一边:打造国境线军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边;三融入: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党建工作、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目前,传播推广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已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最好牧场为航天、“双拥共建”、土尔扈特万里东归、“居边护边堡垒户”等故事广泛流传。

  同时,阿拉善还将民族团结与脱贫攻坚、守土固边、综治维稳、生态环保等工作相结合,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满洲里

  谱写边境口岸城市守望相助壮美画卷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将民族工作与改善民生福祉、兴边富民行动、绿色发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形成协调推进、同频共振的互促效应。

  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抓手,巩固深化兴边富民行动。2013年以来,满洲里市共实施52个惠民项目。其中,基础设施类32个、种养殖业8个、小型公益设施类4个、社会事业类3个、农田水利设施类2个、危房改造类3个,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连浩特

  边境小城走出固边兴边富民振兴路

  二连浩特市自2004年起实施兴边富民行动。19年来,这里实施了一系列改善农牧民生活质量、增强农牧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项目。

  为扶持和引导牧民建设民族服装厂、牛肉干厂等适合牧民经营的产业项目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当地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资金支持,组织4个牧业嘎查成立合作社,建设21家标准化家庭旅游牧场。

  “十三五”期间,当地将农畜产品研发基地建设、民族服饰设计制作、人居环境整治等作为重点,组织实施47个项目,并予以资金支持。

  2021年,又有16个项目安排实施,涉及民族特色产业、嘎查集体经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等。

  本版文字均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提供

【编辑:黄钰涵】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