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新征程 | 赴一场太空之约,神十五飞船将与神十四会合

分享到:

航天新征程 | 赴一场太空之约,神十五飞船将与神十四会合

2022年11月29日 23: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电(刘欢)据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官方消息,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已成功发射,顺利踏上与神舟十四号的会合之旅。

  据悉,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次载人飞行任务。届时,中国空间站将有6名航天员共同在轨驻留,完成中国航天史上首次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

  30年“金牌老将”再上阵,有哪些升级和改变?

  在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之后,中国空间站将形成“三舱三船”构型,其中的“三船”为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

  图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组合体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图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组合体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唯一执行载人任务的火箭,自1992年开始研制至今,长征二号F火箭已经陪伴中国载人航天走过了30年,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老将”。

  为了护送神舟十五号,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有了全新变化。

  据了解,在此次发射任务中,科研人员对火箭的控制系统和遥测系统进行了升级,以提升入轨精度。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刘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增加了(火箭)起飞时间偏差的适应性,采用这个技术之后,可以在它(火箭)的轨道参数里头进行相关的修正,自动补偿起飞过程中的时间偏差,能够确保入轨的精度。”

  同时,科研人员还对火箭的遥测系统发射机、导航接收机进行了升级。“这使我们导航接收机接收卫星的数量能更多,我们的精度更高。”他补充说。

  刘烽表示,对于载人火箭来说,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

  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官方信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的基础上增加了逃逸系统和故障检测处理系统。这两大系统可以在火箭出现灾难性的故障时把航天员带离火箭的危险区,其可靠性指标从0.91提升至0.97,安全性指标达0.997。

  经过升级,这位服役30年的“老将”实现了从普通运载火箭到载人运载火箭的跨越。

  据悉,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也迎来了高密度发射任务。为满足空间站阶段新的任务需求,长二F运载火箭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设计改进,其可靠性指标已由原来的0.97提升至0.98,安全性指标提升至0.99996,也就是火箭发射十万次,才会有四次逃逸失败的可能,为空间站阶段载人飞行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在航天员于空间站工作期间,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采用了“发射一发,备份一发”的模式,两发火箭轮流“站岗”。“值班”火箭如接到应急救援命令,可随时实施应急救援发射,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

图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组合体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图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组合体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从神十二到神十五,解锁多少个“首次”?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这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

  今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同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从神舟十二号到神舟十五号,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载人航天创下多个“首次”:

  神舟十二号——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着陆场的能力。

  神舟十三号——首次执行应急救援发射待命任务;首次验证了径向交会对接技术,与空间站核心舱径向对接口实施了径向交会对接;航天员首次在轨进行手控遥操作试验;在轨飞行183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首次实现了从空间站快速返回地球。

  神舟十四号——在轨运行期间首次迎接其他航天器(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访问”,航天员在轨“收快递”。

  神舟十五号——将首次实现两艘载人飞船同时在轨,首次实现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

  11月17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现在,神舟十四号正期待神舟十五号的到来,这一场太空之约即将创造中国航天的历史性时刻。

图为神舟十四号第三次出舱活动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图为神舟十四号第三次出舱活动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空间站建造的主线任务已完成,下一步是?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建造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在28日举行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说。

  据悉,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以后,接下来将转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初步计划是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航天员要长期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对空间站进行照料和维护。

  同时,我国还考虑研发空间站的扩展舱段,以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以及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在今年4月召开的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十年还将利用空间站舱内安排的科学实验柜和舱外大型载荷设施,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

  这主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航天新技术等众多领域。

  “特别是明年,我们计划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将在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有望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郝淳说。

  季启明透露,我国已经完成了载人月球探测、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的深化论证,“我们已经具备开展工程实施的条件,我相信中国人九天揽月的梦想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完)

【编辑:宋宇晟】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