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周久耕事件折射掐尖式监督尴尬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媒体:周久耕事件折射掐尖式监督尴尬
2009年01月06日 08:52 来源:红网 发表评论

  看起来,周久耕好像是“香烟门”事件惟一的牺牲品,被免职。因为,“香烟门”的另一主角——“天价烟”丝毫未受影响,不仅没有停产、改名,反而在节日的寒风中高价热卖。(1月5日《中国青年报》)

  “天价烟”不倒显然有其市场利润支撑空间,更深层次原因当是,其他“天价烟”消费者并未因周久耕的“香烟门”事件受到太大触动。

  周久耕之所以被查处当然离不开网民的矢志监督,其中很大程度上还归功于“人肉反腐”。不过,“人肉反腐”虽然展现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神奇一面,但其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即这种反腐监督模式往往只会基于具体目标和详尽的事实,许多时候外在表现还必须“出类拔萃”、十分惹目,否则难以达到吸引公众注意力的效果。

  并不是网民不想监督得更深入,碍于信息获取难度,往往只能把注意力投向那些最不符合逻辑,而且往往也是铁板钉钉难以更改的事实上面。就目前查处的几则事例来看,这种“掐尖”式监督对被监督者具有相当威力,但也有颇多遗憾,那就是一些地方在处理此类监督问题时,仅仅满足于就事论事,局限于对当事者进行严肃处理,以致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人肉反腐”,结果往往异化为拨除个别腐败钉子,杜绝个别腐败的表层现象,这也是周久耕成“惟一牺牲品”的真正原因。

  当然应该欢迎一切有利于廉政建设的监督,不过有一点也当认清,即“掐尖”式监督不可能解决“天价烟”背后的所有问题,毕竟这“掐”的是外在表现的那一点“尖”,对于那些埋在“土壤”之下、内在更深的本质问题往往缺乏更为深入的调查途径和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肩负反腐重任的部门可以浅尝辄止。换句话讲,反腐部门理当顺着网民“掐”下的这点“尖”,追根刨底,尤其应举一反三,反思反腐预防、跟踪、惩处机制的漏洞所在。唯此,不管什么监督,才可能真正成为促进廉政建设的强大动力。 (潇湘晨报)

【编辑:巫峰
    更多国内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