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南极中山站的一天:自制豆腐脑 喝冰山化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亲历南极中山站的一天:自制豆腐脑 喝冰山化水
2009年01月15日 10:41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施工队员正在建设新的空间物理观测栋。 余建斌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极昼的南极大陆,太阳不下地平线,顶多打个滚又翻上来。有时半夜撩起一角窗帘,外面依然阳光灿烂。

  4点钟,罗宇涵是1月13日起得最早的考察队员。准时爬上北边靠海的天鹅岭,从蓝色集装箱房子里拿出真空小玻璃瓶,“灌”了一瓶空气。虽然过程简单,但为了每周一次分析中山站大气日变化,罗宇涵今天隔4小时就要过来一趟采气。

  早上7点,“当当当”一阵熟悉的钟声将沉睡中的中山站唤醒。站上度夏厨师邓成荣一边敲着立在餐厅门外的小铜钟,一边看着不远处层层叠叠、千姿百态的成群巨大冰山。再往远眺,就是和天际接壤的白色内陆冰盖。只要走出室外,抬头就能看到这个美景,令人不禁要凝视数秒。

  “今天吃嘛?”最先来吃早饭的一批考察队员是中山站改建工程的中铁工人。有人模仿着邓成荣的天津口音问。“豆腐脑,自个儿做的。”站长魏明舀了一碗豆腐脑。魏明将在南极第四次越冬。他说,每年站上新鲜蔬菜只能顶半年,后面主要就是豆腐当家。“老邓夏天结束就回国,这么好吃的豆腐脑找谁要去。”

  温度、风速、气压这些天气数据实时地显示在餐厅内的液晶电视屏幕上。这两天早上的风刮得都比较紧,今天的风就有六七级,阵风8级。地处东南极大陆沿海,中山站正在南极大陆平均风力最大的区域内。去年冬天最大风速曾达到40多米每秒。中山站改造项目经理刘笃斌决定等风小一些再让队员们去爬高干活。对于站上接二连三立起来的钢结构新楼,老刘一拍胸脯说,“基础打得特别深,再大的风也能顶得住!”

  南极的天气说变就变,上午9点多,站区山坡上10米高的风向风速计转速慢了下来。一辆旧坦克车停在生活栋门口,套上防风保暖的橙色“企鹅服”,配上墨镜、面罩、雪地靴等一身野外行头,王连仲等3名科考队员带上干粮和水,攀上坦克车后车厢,出发去几公里外继续布设GPS(全球定位导航)控制点,为监测湖泊水位和冰川流动提供基本控制依据。拉斯曼丘陵没有任何树木花草,常有大坡小坡起伏,又有积雪未化的路面。在这里,坦克车是通过性非常好的交通工具。

  作为站长,魏明的日常活动是在站区四处“巡视”站容、站上设施。前几天他发现因为最近工地用水厉害,生活栋边上的莫愁湖和小湖水位下降明显,急需补水,水箱里的饮用水也剩下不多。昨天已经去探明了一个补给水源地,今天就打算实施“引水工程”。“请到直升机停机坪集合。”魏明掏出对讲机重复两遍,几名越冬队员赶了过来……

  水源地在中山站和俄罗斯进步站之间的团结湖上游,紫金山和兴安岭夹出一片谷地,夏天冰雪融化后正好形成一个小湖。午饭前后,队员们把6条百米长的蓝色软管连结起来,沿着崎岖不平的几个小山坡铺好,用潜水泵将水直接从水源地引入莫愁湖里。魏明说,按照这个速度,把两个湖和三个水箱的水补足,估计要一个星期。“冬天的时候去找冰山拉冰,用电热融化后再喝,冰山的化水喝起来更纯。”

  度夏期间的中山站显得非常忙碌。到2月中旬,短短3个月的夏天就要过去,余下都是南极冬天,低寒、大风和持续两个月左右的极夜给越冬队员留出的工作时间并不多。极光、臭氧、重力测量等科研观测仪器要赶在夏天安装、调试完毕。

  下午3点钟,度夏队员祁栋林放飞了一个直径1米的红色气象探空气球,几秒钟后气球上的导航定位仪和传感器就将数据传回地面的计算机上,屏幕上一条不断变化的轨迹线显示,随着气球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温度、风速都相应改变。这样的气球祁栋林一共带来了20个,每隔两三天就放一个,能一直飞到1万米高空。祁栋林说,这段距离差不多就是大气对流层,而天气变化都在对流层发生。

  除了五点一刻的晚饭,站上每天10点左右还为考察队员准备夜宵。邓成荣按时敲了钟后,中铁的建设人员直接从工地进了餐厅。因为时间紧迫,他们手上的活儿直到夜宵前才会停下来。山上科研栋的队员到此也基本结束了一天的观测任务。

  不过越冬队员毛成忠例外,他过得是“世界时间”,夜宵算是他的正餐,必须多吃一点。每天凌晨两点开始,他就得每6个小时记录一次气象数据,并将数据报给世界气象组织,参加全球范围的数据同步交换。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大陆是地球大气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南极的数据,全球的天气预报会更加准确。

  深夜12点,中山站的蓝色天空有点暗淡,远处海面上,冰山岿然矗立。拉上窗帘,把极昼拦在窗外,中山站开始为第二天的繁忙积攒精力……(余建斌)

【编辑:吴歆
    更多国内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