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刊物刊文评析国外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十大看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党校刊物刊文评析国外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十大看法
2009年11月09日 09: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1月9日电 最新一期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文评析“威胁论”、“崩溃论”、“领导论”等国外有关中国发展道路的若干看法。这篇署名为张西立的文章说,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的态度在向理性和现实主义回归,“和平发展论”日益成为当今国际舆论的主流话语。但同时还应看到,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种种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倾向性议论不仅没有停息,并且总是跟随形势的发展有新的表现。

  文章详细评析了十种国外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看法:

  “威胁论”,即认为中国崛起带给世界的是挑战而非机遇。主要表现在六个层面,即经济威胁论——不断发展的中国与西方大国争夺有限的资源和市场;军事威胁论——经济实力的强大必将催生令人生畏的军事力量;文化威胁论——自成一体的中国文化的复兴是对西方文化的严重冲击;地缘政治威胁论——强盛的中国对近邻是一种有形无形的威压;政治体制威胁论——共产党政权与西方主流世界的自由民主政体格格不入;科技威胁论——中国致力于科技创新特别是在网络技术上的进步是对西方科技霸主地位的挑战。近年来,此种论调虽有减弱,但仍不时出现,譬如前不久美国2009年《国家情报战略报告》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论,将中国列为挑战美利益的国家,美国国家情报高官还妄称中国在网络领域极具攻击性;针对中国国外投资贸易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大,西方舆论将其视作“东方殖民主义”;把中国在外设立“孔子学院”的正常文化交流行为渲染为文化扩张战略等等。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客观上都在恶化中国的国际环境,制约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崩溃论”,即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以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官员腐败为代价的,因而是不可持续的。除了早些时候的《谁来养活中国》一书外,2002年1月,美国《中国经济》季刊主编斯塔德维尔在《中国梦》一书中把中国经济比喻为“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他预言中国将出现大规模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最极端的是美籍华裔律师章家敦2001年7月出版的《中国即将崩溃》一书,认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坏账已经高到不能维持的地步”,“与其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还不如说中国正在崩溃”。他断言,“中国现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最多只能维持五年”。显然,如同宣告历史已经终结一样轻率,在事实面前,这些带有强烈冷战思维的论调不攻自破。

  “背离论”,即认为中国在意识形态上脱离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制度上脱离社会主义、在对外关系中背离第三世界。“中国背离论”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和最初的提出者,而是各种零散评论的一种综合概括。总体而言,“中国背离论”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转型持某种怀疑和批评的观点,它来自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也来自于某些第三世界国家。这种怀疑和评判的观点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在原有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上渐行渐远,并且也与第三世界国家相背离。事实上,在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各种评价中,负面声音不仅来自于西方国家,也来自于非西方国家。“中国背离论”就是其中的典型观点。对于这种评价,我们的确需要予以澄清,因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从更根本、更长远的角度造福人类,有益于广大第三世界。

  “神话论”,即认为所谓“中国奇迹”不过是一个媒体渲染出来的神话。代表性言论当推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在出版于2002年5月的《关于中国与世界的五大神话》,他在该报告中说:“中国的经济增长并非前所未有,以亚太地区的标准而言也不见得特别突出。”在1970—2000年间,中国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例由1%上升到4%,而GDP的比例从2%增至3.5%,但是,日本和亚洲其他有关国家,在30年的高增长期中,对应的贸易比例都由2%升到8%左右,而日本的GDP更是由2%升至10%。还有论者通过考察新兴国家的崛起之路后认为,中国并未打破正常的经济增长方式——廉价的劳动力、适当的经济政策、良好的外部环境、稳定的国内形势以及追求财富的国民心态等等——中国创造奇迹的方式,在日本和东南亚诸国也同样创造了奇迹,在更早的荷兰、英国与美国似乎皆是如此。这种把近代以来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看作是遵循同一模式,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13亿人口的大国,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造性和独特性,缺乏应有的认识,无疑是对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的否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