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阴差阳错被分配学习小提琴到一曲《梁祝》闻名上海滩;从乡村田间地头到世界顶尖的卡耐基音乐厅,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数十年如一日地践行着一个理念:她要为人民奏响琴弦。如今已年过八旬的俞丽拿依旧笃行不怠,在三尺讲台培育青年一代继续用“洋乐器”诉说中国故事。
张鹏峰作为上海市政府法律顾问,长期为政府提供法律服务。十多年间,他见证了政府官员运用法治思维推动社会治理的能力不断增强。从毕业时做公务员,到放弃“铁饭碗”转行做律师,张鹏峰说无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他说,行政法律师的这条路上曾“人烟稀少”,但现在来看,走得多了,它就成了“康庄大道”,而这条“康庄大道”就是全面依法治国下的法治之路。
从一名工人到1978年考上大学,周汉民说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同进步、共成长。毕业后的他将热血投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热土,成为“八百壮士”之一。作为申办世博会的一分子,2001年他出任中国驻国际展览局代表,在巴黎奋战13个月,为中国赢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出力献策。身兼多职的他总要求自己“知不足而勤学,是笨鸟而先飞”,他认为,一个知识分子能够零距离地为国效劳,那是一生的荣幸。
2021年,随着马延和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关于人工合成淀粉的科研成果,“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成为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马延和回忆,在2018年,团队就发现在反应体系中有淀粉产生,但是并没有急于发论文,而是想“再往前走一走,成本再低一点”。在马延和看来,科学家不要一味地追求个人的文章发表,而要真正考虑一下自己能够为国家做些什么。未来,团队会实现“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规模化应用,一些难题都可以攻克,“未来其实并不遥远”。
30多年前,何超琼不想依靠父亲何鸿燊,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独立创业。香港回归前夕,面对发展新机遇,她回到家族企业,与父亲一同打拼。 过去十年,何超琼致力推动国家及澳门的文旅事业发展,并打造出 “世界旅游经济论坛”,促进全球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她又担任香港妇协主席,在“黑暴”事件中正义发声。作为企业家,何超琼更是亲眼见证了港澳两地回归后的发展变化。她说,我们在港澳地区也要统筹起来,发挥桥梁的作用,依靠国家,也要融进国家发展大局。
作为抗战将领、黄埔一期学员黄维之女,黄慧南在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时,萌生了一个重走父亲抗战路的想法。退休后,她的足迹踏遍了父亲曾战斗过的地方,见证了抗战遗迹和史料得到越来越好的发掘和保护。她说,抗战是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话题,她愿继续参与抗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