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境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智慧的境界
2009年01月19日 17:21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论语》阳货篇第十七·一)

  阳货,笔者之前介绍过,跟孔老爷子长得跟双胞胎兄弟一样像,老爷子曾因他而被乡民围攻,差点丢了性命。但他品德不行,老干坏事儿,一度囚禁季桓子而把持了鲁国国政。在他主政期间,想把孔老爷子招募到门下,来帮他做事。

  他登门拜访想见老爷子,但老爷子不见他。于是他想了一招,给老爷子送了一个豚。归通馈,就是送的意思。豚就是猪。古人比较生猛,要搁在今天,应就改送金华火腿了。那时,当官的要是给“士”送东西,而士又不能亲自接收的话,就应到人家家里亲自拜谢。

  孔老爷子一生历尽沧桑,这种小手段见识得多了,自有应付的办法。他趁着阳货出门,跑到他家里,拜谢,然后哼着小曲儿回家。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在路上遇到了阳货。阳货一见到孔夫子,当即就说,“来!老子有话跟你讲。”明显一副小人得志的姿态。

  他对孔老爷子说,“有一身本领,却让国家处于混乱状态,这样能叫做仁吗?不能。心里想做些事却多次错过机会,这样能叫做聪明吗?不能。小日子一天天就那么过去了,年纪大了,岁月不饶人啊!”

  阳货这番话,有理有据有情,最后还有哲学上的高度感叹,确实很能动人心。他也明白孔老爷子,从小就有志向,有能力,也想好好做一番事业,但错过了很多机会,现在年纪大了,必然更加期望能够有一个好机会。

  不过,他的智慧在老爷子面前,却显得那样张扬却不够深邃。孔老爷子说:“啊呀,是呀,您说得太好了。我就快出来做官了。”孔夫子用了一个“将”字,实在妙极。

  阳货一番大道理,说得口干舌燥,满心期待能够打动老爷子。但老爷子本身当然是想做官,但就是不想给阳货做官。这层意思没有明说,但已很明显的表达出来了。他说将要做,就是等到你阳货从现在这个位置上滚蛋,然后自然会出来做。至于之前阳货说的一大堆道理,他也认同,但就是默默不言,也不争辩,更不理论。到最后,雍容不迫地“我将会出来做官”把阳货给打发了,一点把柄都没有落下。

  这便是老爷子的智慧,一种已经进入化境的智慧,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严密的逻辑,但让你不得不接受,而且还一点脾气都没有。这个境界,如果没有高度的智慧,如果不能通达世故人情,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而这个故事,也更进一步说明了,孔老爷子对待“隐”与“现”的态度。我们之前曾探讨过儒家“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的主张。这个主张,在孔老爷子对待阳货的故事中得到充分的诠释。老爷子并不是不想做官,其实一辈子都想做官,来实现心中的“道”;但如果天下无道的时候做官,除了危及自身之外,还有可能与这个“道”越来越远。

  这就好像汪精卫当年建立的伪政权。他的背叛,其实背后有很多原因和背景,但确实不排除他认为只有投降日本人,才能更好的解救中国。但汪精卫越聪明,越能干,他带给中国的伤害就越大。

  因此,我们想要更好的理解“隐”与“现”的问题,就必须明白这背后儒家的思想体系。儒家认为,有道的人,对天下肩负着一种巨大的使命与责任,而保护好自己,其实并不仅仅为了“保命”,而是为了给道保留一星“革命的火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真正儒家的“隐”,其本质上就包含了“现”和“出世”这一层意义。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隐”。

  (摘自美国《侨报》 作者:王奇华)

【编辑:官志雄
    更多海外华文报摘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