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广深是否试点房产税未确定(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3月26日 15:28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增值税改革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

  试点纳税人的税率

  下降幅度超过四成

  今年1月1日,上海进行了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这是2009年全面实施增值税改革以后,中国税制改革进程中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论坛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解释说,增值税的核心特征是它的抵扣机制,以货物和劳务的增加值作为税基,可以抵扣用于生产投入的货物和劳务所负担的增值税。这一制度安排,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复征税。

  据肖捷透露,国家税务总局曾组织过一个专题研究小组,运用计量的方法,将增值税改革做了一个量化分析。以2009年的数据做了一个模拟,测算结果显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后,大体上可以带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大体上可以提高0.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可以增长1个百分点,出口增长能够拉动0.7个百分点,同时还可以直接带来新增的就业岗位约70万个。“当然,这个税收也要为此付出代价。我们测算了一下,这个改革如果在全国推开,全国税收净减收大概超过1千亿元。”

  肖捷说,上海改革试点的时间不长,但已经感觉到变化,比如,降低大部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试点的小规模纳税人,大都由原来实行5%的税率降为3%,下降幅度超过了40%。一般纳税人,很多税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过,不过肖捷也提到,像交通运输类企业,有部分纳税人税负有所增加,解决这个问题靠深入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希望广东能够开展这项改革试点,因为珠三角加入这个试点,将会为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增添新的示范效应。”

  外汇储备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

  汇率改革未来人民币升值预期逐步减少

  去年我国外汇储备3.2万亿美元世界第一

  去年我国的外汇储备达3.2万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一。在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坦言,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

  易纲说,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利于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冲击,而对多大的储备才算最优,各方有不同的观点,“中国的外汇储备现在的水平绝对是非常充裕的。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要考虑再增加外汇储备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率。”

  易纲认为,未来可逐步、有序地,以市场的方式,以企业和老百姓欢迎的方式,逐步推进“藏汇于民”。“汇率机制逐步改革,汇率逐步趋向均衡水平,人民币升值预期逐步减少,逐步走向双向波动的情况,这个时候企业和居民就更加有积极性来持有外汇”。

  易纲还明确表示,中国已经不再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所谓强制结售汇,即企业的外汇必须要卖给指定银行,银行必须卖给人民银行。其实从1996年实行经常项目可兑换后,一直在放松强制结售汇制度。到2008年新的外汇管理条例上,就明确企业和个人可以按照规定,自主保留外汇。外汇管理局还对所有文件清理了一遍,到去年底将一些强制结售汇的“残余”取消了。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学家吴敬琏:

  市场体制三方面支持

  中国30年快速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支持中国30年快速发展的?在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认为主要有几方面的具体因素:

  一是把中国人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能力解放出来。“不用我多说,看一看岭南大地就可以看到。我们有几千万的民间企业成长起来了,这是支持我们经济快速发展,支持我们经济崛起的最基本的力量。”

  二是改变了原来低效利用的资源,首先是劳动力资源转向比较有效的使用。过去低就业状态的农民大概将近2亿人转向了城市非农企业,效益得到了提高。另外一个资源就是土地。改革开放以来,相当爱尔兰面积的农村土地转城市非农使用,使资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三是开放对经济发展提供了两个有力支撑。一是我们原有的增长模式最终需求不足,而对外开放以后,净出口大量增加弥补了国内需求不足,支撑了高速增长。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在我们自主创新、技术创新比较薄弱的情况下,通过引进国外的技术,缩小了跟先进国家的差距,提高了我们经济的效益。

  “政府也有很大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就是,在市场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动员资源的功能、协调的功能也发挥了作用,这是在市场改革的情况下才能发挥的作用。”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