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首倡者谈以房养老:70年产权等担心多是犯不着的(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0月12日 14:13 来源:大江网 参与互动(0)

  房产商替保险商琢磨出的一个金点子

  提出“以房养老”时,孟晓苏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商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总裁。可谓是,房产商替保险商琢磨出了一个金点子,按孟晓苏的话说,“我要贡献给保险业,贡献给有房的老人”,“不是为了赚钱,只是觉得金融产品需要不断创新”。

  其实,这一设想的提出还与当时孟晓苏的工作调动有关。1992年,孟晓苏调至中房集团工作,1998年,组织上考虑将他调到一家国有保险公司当总经理,当时,那家保险公司急需扭转经营颓势,于是,孟晓苏开始提前进入角色,琢磨出了一个“以防养老”的方案,虽然此后调动并未成行,但却促成了“以房养老”理论框架的形成。2003年3月,他呈递给刚当选总理不久的温家宝一份关于《建立“反向抵押贷款”的寿险服务》的建议稿得到批示。

  老龄化压力,急需多样化的养老模式,“以房养老”获得了相关部门的支持。但好事多磨,在推动产品入市受阻后,2006年,孟晓苏牵头创办幸福人寿保险,致力于开发“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但直到今天幸福人寿的主要保险业务中,仍然看不到“以房养老”的身影。而与此同时,南京、上海等地也零星启动试点,却也成绩惨淡:南京试水搁浅,上海6年6例……此情此景,固然与试点政策的设置保守有关,特别是,人们对这一新事物本身的道德正当性颇有非议,但孟晓苏坚信这只是暂时的困难。其信心不免让人想到那个著名的寓言:旅人在沙漠中迷了路,正在口渴难耐之时看到了半瓶水,一人哀叹:“只剩半瓶了。”另一人则惊喜道:“啊!还有半瓶!”

  当下国人比较普遍的观念里,养老无疑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但一个客观的问题在于,责任并不意味着大包大揽,这个责任其实只是个兜底的责任。由于我国多年实行低收入政策,绝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形成多少积蓄,只能靠有限的退休金生活,除此之外,已难于找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不过,不少老人手上有较大价值的房产,这笔凝固资产如果能盘活,就完全可以解决“有房富人、现金穷人”这一数量庞大人群的养老问题。在商言商,惦念着“这笔凝固资产如何盘活”的孟晓苏,开出的办法就是市场化的“以房养老”。

  其实,在养老问题上,“市长”有责自不待言,但向“市场”问路,也同样是一个选择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就认为,养老问题不能压到政府头上,从全世界看,多数人都不靠政府养老,国家只是起一个兜底的作用。

  住房商品化的今天,住房具备居住和投资两大属性,那么,开发出“以房养老”这一商业险种本身顺理成章。除了前文提到的杨招娣,孟晓苏常常用直观的数据“推销”以房养老这一险种,不过,他同时也承认,因房产价值不同、老人需要不同、抵押方式不同,这种保险产品的月收益是不同的。还要说明的是,国内保险业尚无相关业务,这些收益都是根据国外“抵押式以房养老”计算出来的,至于将来具体收益究竟几何尚无法精确定论,但“以房养老”的实惠和好处毫无争议。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