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筑好保障房的品质之基 推进住宅产业化 查看下一页

2014年11月21日 14:44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参与互动(0)

  建设保障性住房,是一项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而实施的民生工程,也是中国进入发展新常态后拉动经济增长、提升社会消费能力的新动力。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加强保障房建设被列为重点推进的六大领域消费之一。

  11月16日~17日,“2014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技术交流会”在上海召开。此次交流会将保障房工程质量作为主题,通过典型示范项目考察、专家报告演讲等形式,切实提升我国保障房项目规划设计和建造施工水平,让中低收入家庭住上“放心房”。

  “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对建筑设计界而言是具有挑战性的新鲜事物。从总体来讲,保障性住房的建筑设计将成为提升建设水平的短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原建设部副部长谭庆琏在交流会上表示,现在已建成的保障房仍存在安全、节能、经济和使用功能上诸多需要攻克的难点,在相关规范、标准的配套完善上也有许多工作要做,否则会遗留后患。

    规划设计水平急需提升

  “上海有一句俗话,叫做‘螺蛳壳里做道场’,对于以中小套型为主的保障房而言,就要求设计师在有限的空间里合理安排各项居住功能,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做到‘小’而‘善’。”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住房城乡建设部原总经济师冯俊认为,保障房建设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性质来看,保障房住宅小区规划是满足中低收入者日常居住生活的综合性建设规划,影响着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周边的环境质量,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城市,乃至国家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因此,在大规模兴建保障性住房以满足数量上的需求时,还应同步提高住宅小区的建设质量,从规划设计源头把握、控制建设水准。

  有鉴于此,长期从事保障房标准化设计研究的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以大量项目调研数据为依据,认为现在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一些保障房项目暴露出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据刘东卫介绍,由于缺乏顶层设计,保障房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往往在城市或地区总体规划和住宅建筑设计之间被无形地弱化,一味追求批量建设的速度,小区规划难免变得不规范、不深入和缺失必要环节。同时,受土地供应影响,保障房住宅小区规划中一般采取独立成区的方式,极少采取混居模式。“重数量、轻布局”的现象较普遍,单项规模偏大、向郊区集中、配套不足问题严重。

  此外,在大型社区建设中同样类型的住宅出现率过高,导致住区整体压抑、住宅单体死板的现象也值得关注。对此,专家认为在保障性住房规划中可多采用高低错落、围合院落等形式,以及节奏韵律、渐变对比等手法,使布局在总体上灵活多变,实现多元化的群体组合。“从此次考察的三个上海保障房项目来看,能够从中看到希望。目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把保障房质量作为重点来抓,同时推出一批典型示范项目,这对提升保障房设计和质量水平有积极作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刘士杰认为,在加强保障房建设方面,优秀企业的带头引领作用十分必要。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