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多家房企迎战楼市双"12" 购房人平静对待"触网"(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12月11日 14:4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搜房 开四大专场促销

  在今年房地产领域的“双12”冲刺中,作为老牌的地产门户,搜房准备大干一场。

  据了解,从12月1日起,搜房“双12”年终大惠就已拉开帷幕,作为2014年最后一场促销大战,这次包含四大专场活动的促销将涵盖更多优质房源、更大幅度折扣优惠,以及目前红得发紫的众筹。

  “在刚刚过去的‘首届房产双11’,在全国近百万购房者在线关注下,搜房网创造了24小时内总订单数4202个、成交43.69亿元的成绩。”搜房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所谓的“四大活动”,将包含经纪人专场、预售专场、众筹专场等,“12月5日,搜房网将首次面向全国121个城市、264万经纪人免费开放客源、房源等搜房资源,并给经纪人提供佣金补贴,这个就是经纪人专场。”该负责人解释说。

  对于购房人来说,则可以在12月1日至12月11日进行线上预约房源,12月12日这天预付定金即可将该房源锁定,而在12月13日—14日进行的专场开盘则将完成购房者线上买房的最后一环,“除专属优惠外,线上预订提前锁定房源将成为购房者最看重的优势。”

  另外,在预售专场中,搜房网将把优质房源一房一价展示给购房者。购房者不必各个案场奔波,直接通过选定房源、在线支付简单两步即可轻松在线预约指定房源。全过程中,购房者将获得“指定房源、在线下订、按需选房、预约价格、专人服务、专场开盘”6大专属服务。

  “之前火爆的众筹也会加入活动中,最快筹齐项目启动资金的记录会不断刷新。”相关负责人表示:但购房节的品质同样是我们关注的,全国的264万经纪人会为购房者提供服务,通过经纪人的专业置业指导,为购房者置业全程保驾护航和节省购房成本。”

  业内分析

  房价企稳趁机出手

  对于11、12月份房企开启的新的促销模式,亚豪机构认为,这在销售为王的压力下,各大房企放下身段,使出浑身解数,以获得购房者欢心,或拿出压箱底楼盘,或绞尽脑汁通过一切能想到的促销方式,提高项目销售,在最后两个月为年度收成做最后一搏。

  双11活动一向是各大电商的游戏,今年不少房企也主动加入双11电商大战,开启新的竞争模式。推出花样繁多的优惠促销活动,用超低价吸引购房者,千方百计去库存。

  亚豪机构认为,临近年关,开发商偿债压力加大,考虑到现金流安全,降低价格预期,进而快速去化库存、盘活资金,是开发商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亚豪机构预计,最后这两个月房价仍会企稳,于此同时,受今年以来浓厚的观望情绪影响,市场所积累的一批刚性自住型购房需求或将会在年末集中释放,开发商房源供应量的放大与自住购房需求的相互叠加,将会进一步刺激年末商品住宅成交量的回升,带动北京楼市整体出现年末“翘尾”效应。对于有真正自住需求的购房者来说,抓住好时机,选准性价比较高的楼盘才是王道。

  市场反应

  购房人平静对待“触网”

  购房人对于开发商的“触电”是否感兴趣?答案却并不理想。在北京晚报联合新浪乐居共同发布的“‘双12’你会出手买房吗?”的调查中,截至12月7日,有70%左右的购房人表示不会在“双12”的活动中购房。但在购房人眼中,对于类似的“双11”、“双12”的活动,却非常看重开发商给出的折扣。在调查中,62.3%的购房人对活动中的优惠幅度最感兴趣。不难看出,无论开发商运用那种方式销售,折扣依旧是购房人最为看重的因素之一。

  对于购房人周女士而言,开发商搞“双11”、“双12”更多的原因还是在促销上。“今年的市场情况并不好,从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房地产市场库存增多的新闻。因此,开发商搞‘双11’、‘双12’更多是在找一个噱头进行促销。”但周女士表示,由于类似的活动促销折扣却是较大,因此自己还是有出手购房的意愿。

  然而,在调查中,虽然有70%左右的购房人表示不会再“双12”的活动中购房,但却并不意味着对于开发商“触电”有反感之情。

  “不打算在现阶段购房的理由更多的还是在于市场似乎仍在下滑。”购房人程先生说道,开发商通过“触电”的方式能够给予购房人更多的折扣,这无疑是收到购房人的关注。不买房,只是因为自己判断楼市还会下行。

  但对于购房人来说,无论开发商买账不买账,毕竟“触电”已经成为了开发商日后给予购房人更多折扣的一种契机,因此,在调查中,关注日后“双11”、“双12”能成为固定的开发商销售节日的比例达到了70%。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