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2012年各国移民新政趋严 中国人移民海外难度增加(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7月12日 1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2012年各国移民新政趋严中国人移民海外难度增加(2)
    美国圣盖博谷民选官员和梦想领袖7月6日举行记者会为无身份学生发声,赵美心(左一)介绍奥巴马总统移民新政策。(美国《星岛日报》)
    为了方便对在日外国人进行管理,日本启动全新外国人在留管理制度,将于7月9日开始实施。外国人。(日本《中文导报》)

  多国移民新政令海外华人喜忧参半

  在众多移民国家新政策变化不断的同时,美国却迎来了一个令众多华裔官员及移民学生欢欣鼓舞的消息。针对众多从小跟随父母赴美但又无法取得合法身份的青少年,奥巴马政府6月15日通过国土安全部颁布一项行政令,停止执行对部分合乎指定条件的非法移民青少年的遣返。

  该行政令将允许那些16岁以前来美、在美连续生活至少5年、在校高中生或拥有高中生文凭、目前年龄在30岁以下的无犯罪记录人士申请继续留在美国而不被遣返,并可以申请2年一次的工作许可,但该行政令并没有提供身份合法化的途径,也无法保证不会被下一届政府取消,而只是以行政手段实现了移民社区争取多年的“梦想法案”中的某些目标。

  尽管此次奥巴马政府的行政令没有提供一个永久性的立法解决方案,甚至为视为是白宫在选举年争取拉美裔选票的一个举措,但这一政策仍为面临遣返困境的移民学生和他们的支持者带来巨大的欢喜,预计将至少有80万人因此受益。

  对于此新政策的出台,多年来和许多团体一起为无身份移民学生争取“梦想法案”通过的亚美法援处总监冯美琪表示,大家都受益于梦想法案学生们带来的启迪,正是他们开拓性的举动和要求正义的立场才有了今天奥巴马总统所采取的行动;纽约市华裔主计长刘醇逸表示,这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式的事件,也是总统奥巴马在推动人性化的综合移民改革方面领导力的体现。

  很多受益的移民学生也都欢欣鼓舞,认为他们终于可以开车而不必担心警察了,而且拥有一份自己理想的职业,而不是仅仅为了维持生计而打一份工。一位随父母来美多年的华裔青少年表示,以前每天都面临被遣返的危险,生活和学习都在恐慌之下,“美国梦”更是何从谈起,理想和现实让自己每天都不得不重新审视在美国的意义。而奥巴马总统的决定令人兴奋和鼓舞,也许“美国梦”就从今天开始正式出发。

  伴随着在日本留学、生活的外国人增多,日本政府为了能够方便对在日外国人进行管理,日本政府启动全新外国人“在留管理制度”,就出入国管理法等外国人适用的法律进行了修改,并将于2012年7月9日开始正式实施。

  这项至今已经实施了60年的“外国人登录证”,今后将陆陆续变成外国人“在留卡”。制度规定,外国人在办理在留资格变更等手续后,将会收到写有个人信息等的“在留卡”。更新一次在留卡、签证期间最长将延长到5年。在签证有效期内出境未满一年时,再次入境日本无需办理“再入国手续”。目前实施的“外国人登录制度”将被废除。

  纵观这次入国管理难民法改正案,其核心是通过延长在留期间促进外国人定居化,通过简化再入国手续增进国际文化与商贸的交流,通过加强外国人法律意识促进其公民化。它的最大目地之一也是限制不法在留者和不法就职者。因此该法律对于广大在日华人来说是“有人喜来有人忧喜”。

  一份新西兰移民局的文件显示,今后新西兰的移民政策将对想要移民新西兰的富人、名人以及普通人有所区别,会更倾向于有钱人。移民局正努力减少无工作技能、难以找到工作以及欲拿福利人的移民数量。已在新西兰的子女若作为担保人,如不是高收入的话,父母的移民申请也将放入缓慢审理线中。父母亦不能带未成年子女,同时申请人如果英文差的话需要预先支付学习英文课的学费。

  新的改变主要有两个方面,对于那些高收入子女的父母、或能带来更多资产财富的父母,其移民申请速度将加快。而对于富人的移民政策也有所加紧,只有那些无子女与父母居住在同一国家的父母申请者才符合移民要求。

  新西兰移民政策的最新变化引起新西兰华社的关注。知名移民专家江洋移民顾问范小姐表示,这次移民政策的修改主旨在新西兰政府从长远的经济利益考虑,在顾及人情人道的前提下,将会优先吸纳能够自食其力的申请人,来到新西兰与子女团聚,而对于那些收入偏低的申请人或担保人则给予次等考虑。这是新西兰政府在认识到近20年的父母类团聚移民给国家和社会所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后,所做出的不得已的决定。

【编辑:刘郁菁】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