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年味儿飘香全球 伦敦眼披红装帝国大厦亮马灯

2014年02月05日 09:41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作为移民国家,美国的一大特点便是节日众多。除了主流的圣诞节、感恩节等,每个族裔都有自己传统的民族节日。近些年,春节的影响力由亚裔内部向其他族群延展。

  1993年,美国邮政总局首次发行鸡年邮票。此后20多年里,美国年年都在春节前发行农历生肖邮票。在今年马年邮票的左上角为马的剪纸图案,还配了三只花鼓。

  自2008年入主白宫后,美国总统奥巴马每年都会发表春节贺词。然而,今年由美国国务卿克里“代劳”。

  华裔议员要求立法为春节放假

  当地时间1月31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发表声明,向全世界庆祝马年春节的人们送上祝福。

  克里表示,自己代表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国人民,“高兴地向全世界庆祝1月31日农历新年到来的众多人表达最良好的祝愿。衷心祝福全球庆祝农历马年的人健康如意。”克里称,希望美国能够在马年与这些地区有进一步的合作。

  此前,纽约地标性建筑——帝国大厦举行了马年新春亮灯仪式。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总领事孙国祥携夫人应邀出席亮灯仪式,开启电闸。自1月29日至31日,帝国大厦顶部连续三天亮起代表中国的红色和金色彩灯。

  帝国大厦观景台总监让·加兹表示:“自2001年起,每年春节期间,帝国大厦都会庆祝中国新年,照亮纽约市和它上面的天空。今年所选红色和金色的灯光代表着‘祝愿大家好运,身体健康’的意思。”

  媒体称,这是纽约帝国大厦第14次举行庆祝中国春节的亮灯仪式。与往年一样,在帝国大厦的入口大堂举办与农历春节有关的展览,有着中国风情的艺术品被分别陈列在4个橱窗中,艺术品都与马有关。

  在马年春节临近之时,包括美国国会议员孟昭文、纽约市市议员顾雅明等华裔政客在内的议员发起提案,希望能够通过立法让学生们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享受一天假期,与家人团圆过节。

  纽约市新任市长白思豪通过发言人宣布对这一提案表示支持。纽约市市议长梅丽莎对此表示支持,她说:“春节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众多亚裔家庭共同庆祝的日子,任何人都不应该被迫在节日与旷课之间做出选择。”

  芝加哥花车大游行“史无前例”

  芝加哥媒体报道称,作为华裔最早定居美国的城市之一,芝加哥每年春节都举行花车游行。不过,马年春节的花车大游行可谓“史无前例”。

  目前,芝加哥拥有两条唐人街:当年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完工后,不少华裔工人在芝加哥南部定居,形成了“老唐人街”;在芝加哥北部,居民过去主要是来自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地区的移民,此处一度被称为“小西贡”或“小越南”。自上个世纪中期以后,到这里定居的华人越来越多,形成了“小唐人街”。

  马年的花车大游行就在这两个街区分别进行。

  小唐人街的花车大游行在当地时间2月1日下午1时开始。燃放鞭炮之后,花车从亚皆老街开始,沿途经过谢里登、安斯利和百老汇街,最后返回亚皆老街。

  老唐人街的花车大游行安排在2月2日星期日下午1时开始,持续约两个小时。游行队伍中有军乐队,充气模型彩车以及一条30米长的金色长龙。

  据芝加哥旅游局网站消息,春节之际,位于密歇根大道的芝加哥文化中心将用“春之光”照亮它的外墙,用自然、人与几何图形构成绚丽的彩色图案,把源于中国的哲学、艺术、建筑和传统民俗组成一个和谐平衡的艺术世界。

  值此中国春节来临之际,我谨向全体中国人民和在丹华侨华人致以最诚挚的问候……马在中国是活力和智慧的象征,预示着我们两国间的密切合作将会取得更大发展。 ——丹麦首相托宁·施密特

  祝愿中国人民以及生活在南非和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马年吉祥,南中关系在新的一年里更上新台阶……在中国,马是吉祥、力量和速度的象征。随着马年的到来,人们期望能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功。 ——南非总统祖马

  中国马年来临之际是一个特殊的时刻,致以我最诚挚的祝愿,愿和平与繁荣延续到世界各地的中国人和他们的后裔,尤其是那些选择在巴西居住并且创造各自故事的华人。希望在这新的一年里,加强巴西和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高于一切的友谊。 ——巴西总统罗塞夫

  春节是一个重要和有趣的节日。在春节来临之际,我愿向中国人民致以最热烈的祝福-这不仅仅是一个正式的礼节性的祝福。深厚的文化纽带将希中两国和两国人民联系在一起,我们珍惜两国历史悠久的合作与团结,并希望进一步推动这种关系向前发展。 ——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

  从法中关系来说,这是重要的一年,因为我们将共同庆祝法中两国建交50周年,希望通过这一纪念活动使我们面向未来,在所有领域推动新的合作。马年将给我们带来创意和激情,赋予法中两国关系以新的动力。 ——法国总统奥朗德

  英国

  卡梅伦谢华人 伦敦眼披“红装”

  当地时间2月2日,伦敦中国城举行名为“走向国际”的农历新年大型庆典,欢迎马年的到来。媒体称,此次盛典规模将会是亚洲以外最大规模的马年庆祝活动。英国地标级旅游景点杜莎夫人蜡像馆等也加入到马年庆祝活动的行列。

  自当日上午10时至晚上6时,伦敦市中心举行了音乐和舞蹈表演,中国龙、舞狮子和杂技等元素融入其中。

  卡梅伦向全球华人拜年

  此前,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声明,向全球华人拜年,回顾中英关系,希望在马年中加强两国关系。卡梅伦还向为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英国华人社区致谢,祝大家马年快乐。

  在马年贺词中,卡梅伦表示,在世界各地开始点燃欢庆马年新春的爆竹之际,也正是回顾英国和中国深刻长期友谊的重要时刻。作为西方经济复苏最快的国家,英国将会对中国进行更为开放的投资,“希望英中两国今后为了两国人民的利益继续努力,进行紧密合作”。

  卡梅伦指出,英中关系不应局限在经济领域,两国间有着深厚、持久的联系。比如说,众多的中国学生都有机会在英国的世界顶级大学学习。

  在其看来,春节的庆祝活动是提醒在英国的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活力,从拥有成千上万英国顾客的中餐到英汉双语学校。

  鲍里斯强调伦敦优势

  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马年春节前曾表示:“伦敦将会是欧洲庆祝马年最好的地方。”

  约翰逊称,骏马有力并内敛,象征着伦敦的优势;马的勤奋耐劳,正是伦敦人共同特点,这对我们城市的繁荣及未来成功十分重要。而伦敦一年一度的新春庆祝活动有助巩固中英两国之间长期的友谊。

  伦敦市地标性建筑物伦敦眼已在1月29日披上了红色的亮灯,以“中国红”来欢度马年春节。

  除了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牛津、伯明翰等地在华人中心举办各类庆典活动。

  加拿大

  多伦多猛龙队主场与华人同欢

  加拿大媒体1月30日报道称,该国总理哈珀发表声明,向在加拿大的华裔、韩国裔和越南裔的加拿大人送上新春祝福。

  哈珀表示,农历新年是与家人和朋友团聚的时刻,在这个令人激动的时刻,加拿大人有机会分享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丰富多彩的巡游和分发红包。这也是一个认识和欣赏华裔、韩国裔和越南裔社区对加拿大的持续成功和繁荣做出巨大贡献的时刻。最终,哈珀祝愿所有人在马年里健康快乐,万事如意。

  1月29日晚,一场名为“中国新年庆祝之夜”的篮球赛在多伦多加航中心拉开帷幕。多伦多猛龙队在主场庆祝马年的到来。多伦多猛龙队在现场刻意营造具有中国元素的喜庆气氛,包括邀请华裔歌手在开场演唱,半场时举行舞狮表演,并为观众特别赠送限量版NBA马年布艺玩偶。

  比赛开打前,多伦多猛龙队为华人社区的青少年提供了约200张门票,使他们能够观看猛龙队与奥兰多魔术队的比赛。

  此外,还邀请位于多伦多士嘉堡的邦德学院部分华裔学生作为贵宾,参观猛龙队的更衣室,与球员见面,并享受在球场练习的特殊待遇。

  韩国

  突击检查餐厅 严防春节宰客

  和中国人有着文化相似性,韩国人此时也在欢度他们的春节。

  韩国媒体1月30日援引韩国道路公社的消息称,春节长假首日,各条高速公路迎来返乡客流高峰,路况拥挤。截至1月30日上午8时,从首尔出发到东南部最大城市釜山所需时间为8小时,到西南部最大城市光州需6小时50分钟。

  京釜高速公路釜山方向、西海岸高速公路木浦方向、岭东高速公路江陵方向等道路严重堵塞。道路公社方面表示,截至1月30日上午8时,共有13万辆车从首都地区出发前往各地,预计当天还将有28万辆车挺进“返乡大军”。

  与此同时,韩国旅游部门和机构在各地举行喜迎中国游客的活动。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文光部)、韩国观光公社(韩国旅游发展局,以下简称公社)1月29日表示,将与旅游企业携手合作,在1月31日至2月6日举行“迎外国游客,亲切韩国活动”。1月29日下午,中国游客等外国游客在首尔明洞地区逛街时可以收到各种纪念礼品。此外,文光部和公社会在机场举行欢迎中国游客访韩的活动。

  文光部和公社与流通行业联手在百货商店附近运营移动游客服务中心,向游客赠送化妆品和幸运饼干等礼品。为了打击各种宰客行为,还将与旅游警察一道对餐厅、纪念品专卖店等进行集中检查。(韩旭阳)

【编辑:范超】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