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访孟加拉中国商会副会长陈美楼:尊重,方能共赢

2014年05月31日 09: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达卡5月31日电 题:尊重,方能共赢——访孟加拉中国商会副会长陈美楼

  中新社记者 王林 史广林 赵宇宁

  5月的达卡街头,骄阳似火。郁郁葱葱的行道树,居然是著名的热带水果菠萝蜜,果实累累,却无人“顺手”。

  端坐在空调房间的大沙发上,陈美楼雍容典雅,干练十足。在这个5月的黄昏,她接受中新社“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采访团的采访。其实,在见到她之前,我们对她已经有了一点了解。

  作为孟加拉国中国商会的副会长,“陈美楼的主业就是为到访的和在孟加拉国的中国人服务。”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馆的人员亲切地称她为“民间大使。”

  一口吴侬软语,娓娓而谈自己和家人在孟加拉国创业经历。

  2000年,事业有成的陈美楼与丈夫从家乡江苏常州来到孟加拉国。“听说这里人很多,我们就想着来探探路,看看有没有机会。就这样,一来就是14年。”

  事实上,改变陈美楼一家生活轨迹的是一则关于孟加拉国的新闻。

  “当时看新闻说孟加拉水质不好。”陈美楼回忆道,那时儿子张诚在国内刚刚高中毕业,本来要到美国留学。后来觉得到美国留学的中国人多如牛毛,而真正掌握孟加拉语和该国文化的人并不多。“孩子不如留学孟加拉,我们也可以办个纯净水水厂,一举两得。”

  一旦决定,马上动手。张诚进了达卡著名的南北大学就读,陈美楼和丈夫带着中国的技术和设备开起了水厂。纯净水的品牌就用孟加拉国人耳熟能详的“长城”——“中国人听起来也非常亲切”。一家三口,从此定居在达卡。

  水生金。陈美楼一家“走出去”的第一步坚实有力。商机接踵而来。

  “这里老百姓不吃螃蟹和鳝鱼。我们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8年,陈美楼夫妇以商人独到的商业嗅觉发现这是商机。河网密布的孟加拉国到处都是野生的螃蟹和鳝鱼,价格十分便宜。于是,向国内进口螃蟹和鳝鱼逐渐成为他们的主要经营项目。目前,每周向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包一架载重量在90吨的飞机飞往广州。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孟加拉国向中国出口螃蟹、鳝鱼等水产品。这项生意越做越大的同时,2万多从事捕捞的孟加拉农民获益也不断提高。”

  儿子张诚大学毕业后,也涉足商海。不久前,他与中国山东、毛里求斯的两家公司合作,开展了深海捕捞业务。

  说到儿子,陈美楼一脸自豪。“张诚可是中国第一个在孟加拉国大学毕业的学生。毕业时,孟加拉国总统还亲自为他颁发毕业证书哩。”

  “可以说,张诚也是中孟友谊的民间使者。许多同学从他的描述里了解中国。有的同学毕业后做起了生意,进口中国的机械设备都先咨询他。”

  如今,陈美楼把主要精力用在公益活动。组织在孟的中国商人为孟加拉国的公益事业募捐,为遇到难处的中国人提供帮助,逢年过节与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馆张罗大家聚餐、文艺表演,处处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哎呀,我也没什么。”谈起陈美楼在孟加拉国经商的“法宝”,她说,“首先就是尊重,尊重方能共赢。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还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当然,尊重应该是相互的。”陈美楼严肃道,“遇到刁难时,也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理直气壮地维权。更何况我们还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