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游客成全球旅游业宠儿 多国各自出招揽客

2014年12月06日 15: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2月6日电 据美国《侨报》综合报道,针对中国游客这个庞大群体,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精心设计各种元素去吸引。

  随着中国大陆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中国人与世界各国民众的交流互动达到新的层面。对中国游客而言,相比于东南亚、东亚和欧洲各国,美国是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美国2008年才向中国开放旅游市场,但随即就带来了中国公民赴美游井喷式增长。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中美签证新政的实施,将会对美国旅游业产生巨大影响。

  除数量增长外,中国在美游客也展现出强大的消费能力。据美国旅游局数据,2013年,平均每位中国游客在美国的消费为6000美元,而发达国家游客在美国的消费只有4000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每位游客在美国的消费要比发达国家的游客在美国的消费高出50%。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个事实是美国吸引到的中国游客仍然只有180万人——或者说,不到中国出境旅游规模的2%。(参见《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游人次首破亿 亚洲是主要目的地》一文)

  英国《金融时报》3日刊发《美国用社交媒体、油条和有奖问答来吸引中国游客》的文章称,美国旅游业正铺开红地毯以吸引最受欢迎的商品——中国游客。由于视中国为相对来讲未完全开发的市场,美国旅游业正努力创新思路以吸引中国游客和旅行社。

  文章指出,确保中国游客体验到欢迎和享受是一个重点所在。

  据悉,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游客,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热门城市的商场和奥特莱斯,中文标识随处可见,游客可持银联卡刷卡消费或提现,很多知名品牌店专门安排了中文导购。

  另外,一些无形的服务将有助于克服文化障碍,比如提供更好的语言服务以及传统的中国食物和饮料,这些现在被视为使中国游客感到宾至如归并愿意再次返回的关键。

  参考消息网报道称,希尔顿酒店集团在全美的20多家酒店推出了一项专门针对中国游客的服务。该服务名为“希尔顿欢迎计划”,它提供的便利包括中国茶、中国拖鞋、中国电视节目以及传统的中国早餐——油条等。该服务已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除了这些欢迎的姿态,提供新颖独特的高端经历也是使中国游客源源不断的关键。比如医疗旅游、大学参观、高端购物、高尔夫和红酒品尝等很受中国游客欢迎的旅游项目,将来很有可能继续增长。

  中国游客成宠儿 多国出招揽客

  新西兰北岛小镇特设中文网站

  在中新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以新西兰旅游局为代表的官方网站都开设了中文页面。地方政府层面也紧随其后,位于北岛西海岸的旺格努伊(Whanganui)在其最主要的旅游宣传网站WhanganuiNZ.com上也特设了中文页面。进入该网站主页后,单击页面中的“中文”超级链接,即可进入到中文页面。这个中国网页只有一个页面,集中介绍了Whanganui的地理位置、历史遗存、旅游胜地和地方文化等。

  澳大利亚昆州塔州将增汉语翻译 升级零售区域

  另据澳洲新快网援引新闻有限公司报道,澳大利亚昆州和塔州为吸引中国游客各出绝招。专家称,昆州的目标人群是中国首次出国旅游的庞大市场,而塔州则旨在吸引更多学生和他们的家人、商务游客和了解当地特色的自由行游客。

  昆州的战略是成为中国游客入澳的门户,布里斯班国际机场将进行改造,为他们的标语新增汉语翻译,升级零售区域,并且已经和上海机场签署关于直飞航班的协议。

  日本推出“IPad”中文翻译服务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为吸引华人游客,日本相关百货公司开始强化接待态势,并且将面向中国游客推出“iPad”中文翻译服务。

  同时外国游客在一家商铺内消费1万日元以上即可销售免税优惠,免税对象也仅限于家电、服饰、皮包等。而今后,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等也被纳入免税商品范围。

  韩国将发售中国游客专用交通卡

  据韩联社12月3日报道,韩国交通卡“T-money”发行公司“韩国SMART CARD”3日表示,将从本月底开始针对中国游客发售外国人专用交通卡“M-pass”。

  中国游客要购买“M-pass”的话,只需通过“支付宝”结算后就可在仁川机场或济州机场交通卡办理处领取“M-pass”。金浦机场也即将开设“M-pass”办理专柜。

  “M-pass”最长使用期限为7日,充值的最大限额为5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763元),充值后未使用的余额将转移到支付宝账户。

【编辑:丁文蕾】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