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内蒙古额尔古纳华俄后裔:欧式面孔,讲东北话

2015年04月29日 16:38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

  内蒙古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是蒙古族的发祥地,成吉思汗的铁骑从此奔腾而出震撼世界;这里是中俄边界,有着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2611位俄罗斯族人和5236位华俄后裔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第二代华俄后裔尹中兴作为非遗传承人被确认为第三、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几乎所有去呼伦贝尔旅游采风的朋友都一定要走北线,因为那里有额尔古纳。额尔古纳的俄罗斯民族乡有最具特点的华俄后裔。他们长着一付欧式面孔,却说着地道的东北话,他们居住的房子多数是俄罗斯人喜欢的“木格楞”,他们的衣着打扮尤其是妇女还保留着俄罗斯女人的好多穿着习惯,比如头系三角巾,身穿大花裙等等。这些中西合璧、土洋相间的人文风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人前来观光游览。

  额尔古纳河畔的华俄后裔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清末民初,中原“闯关东”和修筑中东铁路后留在边境地区的中国劳工构成了清一色的单身男子移民大军,与大量越境居住的俄罗斯人杂居,或越境到俄罗斯境内经商、定居。在地广人少的额尔古纳河畔演绎了一段段两个民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并最终繁衍出一支特殊的人类族群。今年68岁的尹中兴是第二代华俄后裔,出生后,他一直生活在外祖母的身边,受古老俄罗斯文化的熏陶,耳濡目染,民俗艺术的种子深深根植于他幼小的心灵。

  作为自治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他向我们讲述了古老的俄罗斯民俗文化。尹忠兴说:“因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形成呢各种书上都有介绍,就是在清朝末期,大部分都是以那时候闯关东的一些山东汉子,河南、河北这些单身汉来到咱们这个东北,过了额尔古纳河到俄罗斯那边进行打工,在到了适龄结婚年龄段呢,就娶了俄罗斯姑娘成家。生育我们这些后代。他们当时结婚以后,大部分女方都是俄罗斯姑娘,按中国人说法,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完了这是咱们中国人还是恋着咱们自己的故土,所以就回到额尔古纳河东岸,在这儿定居下来额尔古纳河以河为界,两边的生活习惯基本都和俄罗斯差不多,嫁过来这些俄罗斯姑娘就留在这个额尔古纳河东岸进行生活,繁衍后代,像我们这是第二代,还有第三代、第四代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了现在。他们过来的时候带过来的那时候的文化歌舞文化,都是在二三十年代、四十年代这个时期。所以说我们作为小辈人,一小耳闻目染,跟他们学到了许多老的歌曲和歌舞。现在咱们国家的民族政策也好,尤其是近几年吧,咱们内蒙古呼伦贝尔对咱们这三少民族、四少民族也比较重视,正在积极挖掘各种这个将要失传的民族文化,而且咱们呢这个文化广电、文化馆等也挺重视这项工作,想方设法有些进行抢救性的进行挖掘。”

  尹忠兴说,老辈人对艺术的挚爱一直感染和影响着自己。他不仅学会了本民族的语言,而且对老辈人的歌舞也精通很多。尹忠兴:“我生下来以后就由姥姥带我,我47年生人,所以说在这个姥姥跟前呢基本上就是讲俄语,因为我下边弟弟妹妹没在我姥姥跟前长大,他们都不会讲,所以我感到很自豪,因为学会了我们本民族的语言。老年人尤其是过巴斯克节还有一些俄罗斯的一些节日,一小的时候他们在一起聚会的时候,这些老年人就唱起他们原先那些老歌曲,有悲伤的有欢乐的,在唱到悲伤的时候都唱的掉下眼泪。因为他们是从俄罗斯过来以后,基本上一次都没回过家,没回过他们的家看望父母,一直到她们去世,也没和父母联系过,也没和她们兄弟姐妹联系过,关键是她们没有文化,也不会写信。”

  作为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民间艺术团成员之一,多年来,尹忠兴经常参加市里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宣传俄罗斯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尹忠兴:“咱们最近这几年吧,文体广电和文化馆经常组织我们这些民间的比较岁数大的这些俄罗斯族男女,来参加他们这些有关这个俄罗斯各种节日的一些活动。在活动当中呢,我们就经常演出这些祖辈流传下来的这些个三四十年代这些老的歌舞,来展现我们这个民族文化。像这个俄罗斯民族歌《舞吧》,对我们的影响是挺大,现在的年轻人就一般不太愿意学这个老式的歌舞,所以说我们也有这个信心,把这个我们所学会会唱会跳的这些歌舞,想尽力地来录制和保留这些遗产。”

  王冬祥是从小跟随尹中兴学习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小伙子,谈及学习俄罗斯民族文化的感受,王冬祥滔滔不绝:“我属于是从小吧受到家庭的熏陶,我会手风琴,我爷爷就拉手风琴来的,我就特别喜欢俄罗斯文化这些东西。跟他学到不少俄罗斯的民间歌曲、还有民间舞蹈,比如单人舞之类,我就感觉特别喜欢本民族的文化,就想通过我们这代把这个文化发扬下去。”

  尹忠兴和他的俄罗斯族民间艺术团除了到呼和浩特和呼伦贝尔演出外,还受到国外的多次邀请,把俄罗斯文化带到了国外。尹忠兴:“到他们那儿演出的时候呢,人家上岁数的人看了以后,都感动的落下了眼泪,认为中国还有这么一批能够传承我们这些俄罗斯族老年代的民族歌舞和文化,他们也感到很惊讶。”

  已近70岁的尹忠兴,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传统的俄罗斯歌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他说,他们喜欢俄罗斯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白色的铃兰”,也喜欢当年人们传唱的经典“红梅赞”。现在尽管村里家家都有电视机、VCD什么的,可遇上谁家办喜事或盖新房子,人们还会不约而同地欢聚在一起,唱起熟悉的老歌,跳起欢快的舞蹈……

  尹忠兴说:“将来我们的下一代就是小辈人能够积极主动地来学学我们这些民族歌舞,不希望让它断流吧,能够有接班人。”(记者 刘双梅、焦晶)

【编辑:杨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