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梅州侨批见证抗战时期家国联络“生命线”

2015年06月19日 12: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梅州6月19日电 题:广东梅州侨批见证抗战时期家国联络“生命线”

  作者 杨草原 蔡欣欣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争时期的一封家信就显得弥足珍贵。在抗战时期,侨批从“沙鱼涌”邮路和“驼峰航线”辗转而来,成为维系侨乡梅州侨眷和侨胞联系的“生命线”。

  中新社记者日前探访了广东梅州市侨批档案馆,从侨批史料中了解战争年代海外侨胞与家乡亲人的这条情感纽带。

  侨批又称银信,是海外华侨华人给中国国内侨眷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梅州市侨批档案馆馆长魏金华告诉记者,从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下半叶的100多年里,无论和平还是战争时期,侨批都是海外华侨给国内侨眷寄钱、寄信的途径。

  在梅州市侨批档案馆里,登记在册的侨批档案有15500多件。数量众多的侨批被分类展示,墙上、展柜中包括证件、信件、邮件等各式侨批档案陈列其中。魏金华说,这里的每件侨批都记录了当时华侨的生活,反映着时代背景。

  在探访中记者发现了两张从印度尼西亚吧城寄回梅州大埔的侨批,邮寄时间分别为1940年11月和1941年1月,虽然信封纸已泛黄,但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辨,写着“香港沙鱼涌大埔县大麻岐峰乡,家兄字耿彬收启,旅吧城廖衍彬缄”的字样。

  魏金华告诉记者,这是两封旅居印尼的华侨廖衍彬,在抗战时期寄给家乡胞兄廖耿彬的信,所走的正是鲜为人知的“沙鱼涌”邮路。

  据史料显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对中国海上交通线实行全面封锁,1939年6月,广东汕头沦陷,南洋各国侨汇路线受阻。此时深圳成立了国际邮件互换局,互换局辗转落脚在一个叫做“沙鱼涌”的小渔村。1941年2月,沙鱼涌地区被日军占领,运转1年3个月的“沙鱼涌”秘密邮路停止邮务。

  仔细观看馆藏的两个侨批封时,记者发现,信封正面贴有二枚“5CENT”、“10CI”字样的印尼邮票,盖有吧城1940年11月23日邮局日戳,以及大埔县大麻区落地日戳等。信封背面盖有二枚邮戳,内容为“广东廿九年十二月十四日沙鱼涌”和香港英文地名戳。

  魏金华告诉记者,从邮戳可以判断信件是从印尼吧城绕道香港,经“沙鱼涌”互换局再转往惠州、河源、龙川、兴宁、梅县最后到达大埔,才送到侨眷手中的。“当时侨胞和家乡亲人联络之困难,可见一斑”,魏金华说。

  而在“沙鱼涌”邮路被迫关闭后,日军还是没能阻挡海外侨胞与家乡的联系,这在一封馆藏的经“驼峰航线”寄回梅州的侨批上得到了印证。

  这是一封1944年梅州籍华侨李富宗从印度过中国昆明,航空挂号寄往梅县雁洋的侨批。信中大意为先前为家中寄有四万元,因带信银之人途中飞机失事,询问是否收到,此次又寄两万元国币。记者看到该信件贴有战时检查封条,封条上加盖有带皇冠图案的英联邦八角形检查通过放行戳。

  魏金华表示比起“沙鱼涌”,“驼峰航线”则较为知名,从1942年直到二战结束,它是中国和盟军交换物资的主要空中通道。该航线从印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到中国西南,因途中山峰起伏犹如驼背而得名,也因地势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而被称作“死亡航线”。

  魏金华告诉记者,无论“沙鱼涌”邮路还是“驼峰航线”,都是侨胞联系国内亲人的“生命线”,也是海内外华人不屈不挠“抗日救国”斗争精神的体现。(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