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媒:“伦港通”来了 “中文热”还远吗?

2015年10月30日 10: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10月30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伦港通”作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取得的成果之一,体现了中英金融合作“加码”的趋势,备受金融界人士关注。

  “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国金融业对“伦港通”所蕴含的市场内涵虽尚在探讨阶段,但行业中的“行动派”已经按捺不住。他们注意到,为应对“伦港通”,从业人员首先要过语言关。

  于是,在中国金融论坛上,有网友发帖称,是时候“回炉”背背专业英语单词了;有网民则表示,准备去考国际金融认证考试: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注册金融分析师)、FRM(Financial Risk Manager,金融风险管理师),虽然全英文考试比较难考,但作为未来行业竞争的筹码,也值得一拼。

  对此,中国某知名猎头负责人刘先生对笔者表示,中国金融行业进一步国际化之后,要跨入国际金融行业的大门,作为非技术性壁垒,英语语言能力既是一道高门槛,也是一项基本要求。他举例说:“如在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对于基层员工的要求是,读、写英文研究报告是入行的基本条件。”而业内人士称,对于中国本土员工而言,初入“大行”写英文研报,好比写论文,通常至少每周一篇的工作量,已令不少员工倍感焦虑。

  事实上,这种焦虑不仅来自国际金融企业,也来自中国本土机构。为迎合国际视野,如国泰君安等中国券商,对基层员工也提出英文读写研报的要求。业内人士透露,不少员工暗地里对企业的这种要求表示不解,认为在中国用英文写研报,“有些矫情”。但随着“沪港通”、“伦港通”等计划的相继推出,从业者也已认识到其必要性。

  与此同时,“沪港通”、“伦港通”提出后,来自香港、英国的金融企业也在加大向中国猎头寻求中文流利的从业者,“或中文流利,或在中国或英语国家工作至少三年”成为基本门槛。

  笔者认为,当前,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为双方的中介机构及投资者买卖金融产品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稳定的渠道。不仅如此,该机制还将为中英文的语言学习加温。一方面中国学生留学英美国家学习金融行业的人数,势必有增无减;另一方面,为掌握中文这门第二语言,以期在未来金融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国际金融行业人士的“中文热”也可能因“伦港通”逐渐掀起潮流。(欧京雨)

【编辑:南若然】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