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华裔作家忆董鼎山:打开瞭望世界文学的窗口

2015年12月28日 16: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原标题:美国华裔作家追忆董鼎山先生  称其“打开瞭望世界文学的窗口”

  中新社纽约12月27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董鼎山先生每周给《读书》发表一篇随笔书评,如果说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在上世纪60年代以一己之力,第一次将中国现代文学系统地介绍到美国,那么董鼎山教授则是以一己之力将美国文学系统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书作者、美籍华裔作家周励27日在纽约为董鼎山先生举行的追思会上说。

  董鼎山1922年9月7日生于浙江宁波,是美籍华裔作家、评论家,当代知名英美文学兼亚洲资料专家。2015年12月19日在纽约离世,享年93岁。

  董鼎山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1947年赴美留学,先后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曾任报刊编辑、纽约市立大学教授,早期主要从事英文写作,为《纽约时报》等写作书评、时论文章。上世纪70年代末,他重新投入中文写作,把现代欧美文学思想和文化现状输入中国文化界。

  中国读者对董鼎山的印象,多与《读书》杂志有关。从1979年起,董鼎山在《读书》杂志发表文章,向中国读者介绍美国文化。此后,他评介欧美作家与作品的文章在华人社会的中文报刊上频繁出现。当时,中国的思想界和文学界正欲冲破禁锢,董鼎山的文章使人眼界大开,可谓影响了整整一代读书人。

  “我上大学时就开始读董鼎山先生的文章,当时常发表在《读书》上。他为我们年青人打开了一扇瞭望外部世界的窗子,开阔了无数人的视野。我喜欢他的文笔,仰慕他的学识。”旅美华裔作家哈金评价道。

  “董鼎山先生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同时仍然关心中国。当中国打开门窗,让外面的空气阳光进来时,董鼎山先生写了很多文章在国内发表,介绍外面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文学艺术,让外面的新文化,源源不断地为中国读者输送营养。”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家王鼎钧先生27日评价说。

  王鼎钧说,“董鼎山先生相识满天下,而今繁华落尽。我们对他,现在用语言追思,以后用行动来追思,我们读他的书来纪念他,一本一本地读。我们学他的长处纪念他。他融入美国主流,不失中国特色,学他调和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给这两种文化加分。我们也学他胸怀坦荡,喜欢读书,时时刻刻没有忘记中国的读者”。

  董鼎山先生一生笔耕不辍,在他离世一天后,2015年12月20日美国《侨报》周末刊登了他生前撰写的最后一篇专栏文章。离世前一周,董鼎山曾在该专栏中写道,“近来身体不适,情绪不佳,因为这是亡妻走后的第一个节日季,原想暂时停写本期文稿,但我不能忘记亡妻最后遗言:“您是喜欢用写作来抒发内心的,我去后您一定要继续写下去”。

  董鼎山先生为人坦荡,在文章中也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在他离世两周前,曾写道:“妻蓓琪去世已半年有余,对她的思念从未停止。在这过去的半年里,我自己的身体也日趋衰弱,晚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眠,白天瞌睡,背痛骨酸,深感老骨头已在逐渐腐化,生命正在离我而去,已是了无生趣”。

  今年4月,董鼎山曾“向读者告别”,他说,“怀了无比沉痛的心情,我写了上面五个字,向多年来的读者们告别,结束将近80年(14岁开始发表文章)的写作癖好”。“我已活得够长命,惟一怕的是跨过最后一关的一刹那。”

  美国北大笔会会长、作家宣树铮27日评价道,董先生为人耿介坦荡,风骨楞楞。有中国传统读书人的“以天下苍生为念”的赤心,又有西方崇尚的自由精神、独立思想。董先生曾言“我已活得够长命。唯一怕的是跨过最后一关的一刹那。”如今董先生已经跨过了这“一刹那”,他会发现,他的生命还在继续,在历史上,在文章中。(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