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网络媒体走转改:“归侨农场”的幸福变迁

2016年02月12日 10: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网络媒体走转改:“归侨农场”的幸福变迁
图为道路两旁的香茅。 吕明 摄
图为具有东南亚风格的楼房。 吕明 摄
图为具有印尼风味的小吃。 吕明 摄
图为具有印尼风味的小吃。 吕明 摄

  中新网漳州2月12日电 (吕明)东南亚风情的牛角屋顶,道路两旁的香茅、蓝姜,圃园里的咖啡苗……在福建省诏安县建设乡的建华作业区,“归侨农场”充满了十足的“南洋味”。

  “给你泡一杯正宗的印尼咖啡。”建华作业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林建安对新春期间前来采访的中新网记者说,他们很喜欢这种纯正的味道,几乎每家都会用印尼的咖啡来招待客人;作业区里最长寿的老人游锥娘,今年已有110岁,现在每天早上都要喝一杯咖啡。

  1960年9月,为安置印尼归侨,当地政府设立了建华作业区,先后安置了1200多名印尼归侨。林建安在父母归国抵达建华作业区后的第六天出生,是在建华作业区出生的第一位“侨二代”。

  与建华作业区同龄的他,亲眼目睹了这个“归侨农场”的幸福变迁:低矮的红土房变成了崭新的小洋楼,荒山开垦出了咖啡园,荒地上建成了篮球场、休闲广场、公园……

  在建华作业区,各家各户都会做印尼菜。时值春节期间,黄姜饭、肉排、西苏门答腊仁当、千层糕、木薯糕、咖喱菜等印尼风味的佳肴更是习以为常了,“过中国节,吃印尼菜”的传统在这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现年62岁的杨奋勇在印尼出生。回忆起随父母刚刚归国来到建华作业区时的情形,杨奋勇说:“那时候,住在红土房里,一盏煤油灯、一块硬床板就是全部家当,根本吃不饱,过年想吃顿好的,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改革开放后,许多归侨们纷纷外出打拼创业。在外出人员的带动下,建华作业区乡亲们的日子也不断改善。

  2007年起,建华作业区大力开展“侨居造福工程”,福建省侨办多次派人前来考察、调研。在当地政府及福建省侨办的支持下,原有的土房、危房进行改造和拆除,建起了崭新的小洋楼,“归侨农场”面貌焕然一新。

  谈到今后的规划,林建安说:“现在主要是在招商引资,把当地侨的特色打造出来。”

  林建安介绍,2015年11月,从当地走出去的归侨黄东成决定投资建设印尼风情民俗村、印尼咖啡馆等项目,目前正在有序展开。

  当地的许多归侨在印尼都有亲戚,春节期间都会互相致电问候。60岁的李加兴每年春节都会给在印尼的亲戚打电话,告诉他们建华作业区一年来的变化,“我常对他们说,这里变化很大,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希望他们常回来看看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